新舊融合 回顧過往照顧現在
「當我們接手新州屋,第一次踏入東前街16 號時,說是從『一棟廢墟』開始一點都不為過。」或者新州屋主理人沈婷茹分享,當時為了要盡可能保留歷史痕跡與老屋修繕作業,做了足足三年半的繁複工序包含「文史調查、建物調查、保存修繕、商業空間設計」等,因此從廳前至廳後、從一樓至頂樓無一處是她不了解的。「新州屋雖從老屋修繕出發,但活在當代的房子就必須要有它的當代性,才能順應時下的人使用,因此不能一昧的修舊如舊。就新州屋而言,其新的成分更必須足夠,才能撐起它深根在這百年歷史舊城區的背景,與之融合,讓新舊整合。」
走進或者新州屋望眼看去其空間設計與動線,最先看到的莫過於水泥、木作與磚瓦交錯拼配的壁面、一副主樓梯,以及自三樓穿越四樓層板,再連貫至頂樓露台的迴旋式小鐵梯與天井。沈婷茹指出,現今看到的大樓梯其實是重新搭建而成的,因過去的主樓梯已不堪使用必須拆除。這副全新的樓梯事實上是經過調查團隊考察過,為1934 年時第一代主樓梯的位置,「我們重新砌出這副樓梯,雖就斜率上來說不是最好走的路徑,但卻是我們向過去致敬的表現。」而位在四樓的旋轉鐵梯,則是為了保留建築當年可從四樓上至頂樓的概念而重新設計的,此處特別以鏤空的方式處理,讓歷史的軌跡展現在舉步之間。
多角式經營 敘寫風味故事
而新舊交替、老屋重生不僅在硬體上有了新的亮點,軟體與營運面更注入新的氣象,穿越九十年的時空。一樓延伸1934 年百貨的形式為「新州選品」,除進駐新竹品牌MANO MANO 馬卡龍甜品限定店外,另販售著各式各樣來自本土的釀酒品牌和醬料等,並以「酒醬風」為軸心,串連各樓層味覺體驗。二樓的「Fusion Cuisine」是間以新竹味出發的餐酒館,三樓為共創廚房,半戶外的四樓目前則規劃為城市露臺、展覽空間。
「用吃來交朋友,以玩心過好生活。」沈婷茹說這是或者新州屋的核心概念,他們分別將各層樓規劃為旅客體驗新竹由淺入深的行程。初訪者可在一樓的新州選品藉由商品認識新竹文化,若有九十分鐘可停留用餐,就可到二樓的餐酒館以舌尖品嘗新竹。有更充裕的時間,則可預約三樓的共創廚房,一起動手創作料理餐桌,現場提供多款以新竹在地設計的食譜與食材,讓旅客自行探索飲食共創美好回憶。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