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公司美食街裡,分明不是用餐尖峰的下午時段,卻還是有不少人站在烏龍麵櫃位前,隔著玻璃看師傅壓麵、切麵看得極為入迷,飢餓感彷彿也隨著那白胖的麵條從滾沸蒸騰的熱水鍋中升起,觀賞幾場煮麵秀後,索性往點餐台走去,稀哩呼嚕吃上一碗。
日本最大烏龍麵連鎖店「丸龜製麵」自2013年來台展店,帶動其他日本平價烏龍麵品牌大舉攻台,不僅在百貨美食街插旗,佇立街頭的日式烏龍麵店也愈來愈常見。這股飲食風潮看似流行一時,卻開始悄悄內化為台灣人「想吃麵時的口袋名單」,讓丸龜製麵執行副總經理久田裕史直呼:「完全沒料到台灣人這麼喜歡烏龍麵!」
咕溜烏龍麵 「咻一下」溜進台灣頭尾
「烏龍麵」三個字對台灣人其實不陌生,但相較於更早進軍台灣的「拉麵」,烏龍麵的粗胖麵條與素雅湯頭卻不是大家熟悉的麵食類型。就有烏龍麵業者指出,10年前開設烏龍麵店,在牛肉麵、炸醬麵等本土麵食與日式拉麵當道的環境中,客人等麵上桌了還問:「這拉麵怎麼這麼粗?」
近年來,拉麵、烏龍麵與蕎麥麵等日本國民麵食紛紛在台落腳、紮根,烏龍麵更以「年年都有新品牌」的猛烈攻勢席捲麵食版圖。2013年,除了有日本烏龍麵品牌龍頭「丸龜製麵」登台,「稻禾」也在台中起家,而在日本有16家連鎖店的「溫屋」更將亞洲首店選在大直。丸龜首開自助點餐式風潮,隔年日本老字號烏龍麵店「橫井製麵所」進駐京站時尚廣場,同樣用自選麵款、炸物的形式拉客,緊接著,主打烏龍麵配生魚片、握壽司的「日本料理今助」也加入戰局。
儘管烏龍麵品牌已多得讓人眼花撩亂,2015年仍有源自日本香川的「TAMOYA太盛16」烏龍麵落腳屏東,並迅速向北展店,於台北101購物中心開啟第二家門市,企圖在烏龍麵疆土搶佔一席之地。如今,台灣從北到南處處可見美味烏龍麵的身影。
量身打造台灣款 比日本還熱銷
烏龍麵究竟有什麼魅力,能如此迅速地擄獲台灣人的胃?率先來台的丸龜下了不少功夫,久田裕史認為,抓準台灣人的口味偏好是致勝關鍵,他表示,丸龜製麵於2012年進軍中國大陸,從上海人口中開始捉摸華人對麵食的喜好。
久田裕史指出,日本人偏好清湯烏龍麵,重視麵體本身的Q彈咬勁與愈嚼愈出色的麵粉香,偶爾搭配鹹甜豆皮或香氣十足的天婦羅花以增添風味,但台灣人最愛「料好實在」,不只吃麵,麵上配料也得夠搶戲才行。經過事先調查,發現台灣人一方面深受軟嫩的豬肉薄片所吸引,另方面是吃慣了「豚骨拉麵」的濃郁湯頭,因此開發日本所沒有的「豚骨烏龍麵」,一舉成為台灣最熱銷的商品。
除了專為台灣人開發產品外,湯頭鹹淡也費了一番努力。久田裕史表示,日本人吃得比較鹹,丸龜甫開幕時,天天有人捧著碗跑到櫃台問:「怎麼這麼鹹?」他們只好每天每天修改調味比例,花了2、3個月才把湯頭滋味調整到台灣人接受度最高的狀態。下足功夫後的收穫,在丸龜櫃位前的用餐區晃一圈即可發現,10個人有8個人喝到湯碗見底。
烏龍麵受台灣人青睞的程度更可從實際銷售情況探知一二,久田裕史表示,丸龜平日一天可賣600碗至800碗,每逢百貨周年慶人潮眾多時,1200碗不是問題,而若是新店開幕期間更上看2000碗。令人跌破眼鏡的是,丸龜於2015年發表全球分店營業額,台灣新光三越台中店於當時全球967家分店中高居第二,業績僅次於海外店元老夏威夷威基基店,而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店同樣擠進前五名、排行第四。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