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15 期
 
五行、五色、五味-姚瓊珠理事長的養生秘訣
作者:周寧靜
  文章瀏覽次數:5735

   「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腎」,「青、赤、黃、白、黑」,談起五行、五臟、五色的對應與運用,姚理事長總是琅琅上口,彷彿營養學上說要均衡攝取五大類食物般自然。不免會認為她或許是家學淵源,才能如此信手拈來便說得頭頭是道吧!然而聽著姚理事長細數她的經歷,讓人不禁對她親切甜美的笑容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一步一腳印
  姚理事長是現任「紅十字會新竹縣支會」、「中華餐飲技能研究發展協會」、「台灣客家婦幼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國家中餐烹調技能檢定的監評委員,並且多次擔任眾多烹飪比賽的評審,從事烹飪教學與養生觀念的推廣,還曾經在2002年獲得聯合國婦女基金會中華餐飲女傑獎,在這些有如女強人的頭銜之下,她也是曾任第二屆國大代表的鄭永堂先生的妻子,四個子女的母親,以及六個可愛孫子、孫女的祖母(儘管這個稱呼很難和她的外形聯想在一起)。
  回溯這一切的初始,來自嘉義梅山的她,認識了到嘉義當兵的先生,二十一歲便嫁到竹東。原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中多是來自安徽合肥的父親掌廚,對於烹飪一事沒有太多概念,成為竹東的客家媳婦後,雖然有諸多不適應,還是硬著頭皮克盡媳婦角色之職,在夫家開的客家點心小舖幫忙。多年下來,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精進,論廚藝、論管理,都難不倒她。收起了點心小舖,又開了一家自助餐店,此時姚理事長不僅要負責掌廚,也參與這家店的經營,歷時十二年的時間,並投資開餐廳(但未參與經營)。
  正因為姚理事長同時具備烹調技術,以及豐富的餐飲事業經營經驗,她體認到餐飲人才的培育和早年不同,在渴求專業人才的時代,擁有「證照」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她不僅先後取得了中餐烹調丙級、乙級技術士證,國際藥膳師證書,並投入廚師培訓工作十年。此外,更不斷地進修提升自我,自元培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畢業,獲得中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如今則持續作育餐飲界英才,擔任一些餐旅管理相關科系的講師以及各地烹飪課程的指導老師。
    
養生思維的萌芽與發展
    十多年前,姚理事長在醫院照顧生病的父親,看著老人家以及醫院中為病痛所苦的病人,讓她領會到「養生」及早保健身體的重要。又參與了實踐大學中華傳統養生藥膳進修班,在營養學劉麗雲教授和深諳病後調養之道的李秋涼老師的啟迪之下,產生興趣的她,因長期於北京、台灣兩岸來往,所以也到北京中醫藥大學進修,指導教授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暨國醫堂主任盧長慶,並以中國醫書《本草綱目》與《黃帝內經》為主要的進修學習主軸,開始鑽研這門老祖宗留下來的養生智慧。
  先秦古醫書《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篇》是最早提到「養生」一辭,而用現代的白話解釋,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養生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天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以達到延年益壽的醫事活動。本於藥食同源的思想,身體保健應該從日常生活的飲食習慣做起,與其生病了再來藥補,不如在平日就進行食補。
  因此,為了對藥膳的學問有更深的認識、具備更紮實的理論基礎,多年來她台灣、北京兩地奔波上課,先後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藥膳師培訓班、高級藥膳師醫藥商品購培訓班結業,取得「國際藥膳師」的資格,並且於2011年以五色養生的主題獲得中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近年來更大力推廣「五色養生健康飲食」的觀念。
 
五色養生健康飲食
  五色養生健康餐飲的概念其實很簡單,和營養學上的均衡攝食類似,中醫學人的體質分為熱性、溫性、寒性(溫性是健康體質);而營養學則將人的體質分成酸性、中性、鹼性(中性是健康體質)。但無論何種體質,透過三低二高(少油、少鹽、少糖、高纖、高鈣)的飲食,每日吃五種顏色的食材,透過「五味」的烹調、「五色」的營養食材,以及中醫藥學中所謂的「五行」,對應到人體的「五臟」(如表一,中醫師、營養師、烹飪師,三師會診),達到「三通」:大便通、小便通、血氣通,以保護滋養全身各部位器官,達到健康長壽的目標。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