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飲食〈Paleo Diet〉主要是以過去石器時代之原始人會採用的飲食方法為主要訴求,強調並鼓勵現代人食用自然的食材,相信原始人比現代人健康無慢性病之原因即在此的差別。因此穴居飲食〈caveman diet〉和石器時代飲食〈stone-age diet〉這兩個詞也常被相提並論。
原始人飲食的概念由腸胃病學家Walter Voegtlin在 1975年所提出,但直到2002年才由Loren Cordain發揚光大,並正式出版成書--The Paleo Diet。由於此飲食法強調石器時代的原始飲食生活,Loren相信此法可以幫助緩解糖尿病、高血壓、膽固醇過高、痘痘與大腸激躁症等疾病。在2012年,原始人飲食被認為是最新趨勢的飲食法,2013 年「Paleo diet」一詞在google是被搜索最多的減肥方法。
原始人飲食法主要強調自然,因此建議食用的食材以天然生成的為主,像是新鮮的肉類、魚類、雞或鴨蛋、蔬菜水果等;核果類則包括各式核果,或核果粉(如杏仁粉等);種籽類則有如芝麻、南瓜籽、葵花籽等;油脂則強調不加工的椰子油、橄欖油、芝麻油、甚至豬油等;飲料也是自然獲得的山泉水、花茶、果汁等。因此加工的食物是不推薦的,像是乳製品,穀物、 糖、 豆類、 加工的油、 鹽、酒精類飲料或咖啡等。下表則為此法建議食用與避免食用的食材類別。
建議食用
|
避免食用
|
水果
|
乳製品
|
蔬菜
|
穀類
|
瘦肉
|
加工的食物及糖
|
海鮮
|
豆科植物
|
堅果和種子
|
澱粉
|
健康脂肪
|
酒精
|
然而原始人飲食法限制了一般人常用的食物,造成一些爭議。例如:原始人飲食法不包含乳製品,但乳製品是人類鈣質的重要來源,更是強化骨骼與牙齒的重要礦物質。原始人飲食法也不包含大部分人類的主食--穀物,穀物被認為是膳食纖維的來源,能幫助消化,不應該屏除。因此如何在採用原始人飲食法又兼顧營養素的平衡,或許是採用此飲食法需要注意的課題。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