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龍吟代表山本徵治曾說:「所有的食材都是大自然給的禮物。」更深層的意思是希望將食材捧在手掌心上,好好的珍惜。
《料理‧台灣》第35期,祥雲龍吟料理長稗田良平示範日本維持海鮮高品質的殺魚技法「活締處理」,獲得廣大讀者迴響。活締處理增加漁獲的保鮮期,減少變質、腐敗的浪費,也是一種有效利用、珍惜食材的方式。
年初,祥雲龍吟再度與《料理‧台灣》合作,稗田良平從日本力邀最專業的漁師及漁業從業人員實地展示「活締處理」,並與台灣廚師、漁人共同探討永續漁業的困境與轉機。
稗田良平與四位來台講者分別為四季彩葉食材物流商三木勝正、長崎縣五島列島魚販第三代林小姐、愛媛縣第四代漁夫藤本純一,以及魚販中間商、活締處理達人長谷川大樹。抵台後先到富基漁港,實地了解台灣漁獲。
長谷川大樹在富基漁港示範了龍蝦、明蝦、章魚、花枝、螃蟹等活締處理的方式。除了貝類,幾乎所有海產都適用活締處理。長谷川大樹說:「鯊魚、魟魚屬於價值較低的魚種,曾在五、六年前以活締法處理後再推廣到居酒屋,增加其肉質的實用,也能引起迴響。」
除了技術操作,漁業本身的問題也左右著饕客吃入口中的海鮮。
漁夫面臨的困境
身為第四代漁夫的藤本純一說,自己18歲就投入這個行業,至今已15年。他22歲成為船長後的第六年,就成為競爭對手間的漁獲量第一名,卻也面臨削價競爭導致生態與市場惡性循環。
當時遇到瓶頸的藤本遇到一位法式餐廳主廚,主廚非常在乎漁獲品質,甚至願意以兩到三倍價格收購好的漁獲。藤本過去只追求漁獲量,此時卻領悟到:「魚在市場上是價錢,但放在廚師前面是價值。」於是藤本打造了一個擁有兩倍大活魚籠的新漁船;若只有五條魚的空間,即使釣到十條也會只留下五條魚就回港,以讓漁獲保持最佳、最有價值的狀態。
藤本的心得是:不需要過度捕撈漁獲,以質取代量,瞭解廚師需要什麼樣品質的魚,並提供他們有價值的魚。物盡其用,才是永續經營保護海洋的方式。
餐廳成為改變的關鍵
當愈來愈多餐廳瞭解友善漁業的觀念,也可以成為改變漁業產業鏈的關鍵。林 鮮魚店第三代林小姐改變過去只是從魚市買海鮮回來賣給客人的經營方式。她先知道廚師的喜好,再去與漁夫溝通,挑選好的漁獲、用講究的活締方式處理賣給餐廳,以漁夫和廚師的利益考量為出發點,讓海洋、漁夫、魚販、餐廳,四者維持長期良好的循環關係。目前林 鮮魚店直接供應東京、大阪、神戶等的米其林星級餐廳,誠實正直的態度與餐廳間建立信賴感。
身為食材物流商的三木勝正更表示真正有效利用食材的方法:「每一個食材都是一個生命,去了解生產者並選擇真正能利用這些食材的消費者,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達到永續經營。」
宅涮涮鍋主廚阿堯全程參與這次活締處理交流活動。他觀察台灣餐廳與漁業的現況是:台灣漁船重量不重質,往往只想要大魚,肇因於中間盤商希望有量。但餐廳又想要品質,所以對船家來說,各方面取得共識是有困難。
當人人都想要補大魚、讓漁獲量極大化,最後可能會發現必須到更遠的地方才能捕到魚。現在台灣就連近洋常見的野生黃魚都所剩無幾且價格高昂。海洋資源枯竭不只是台灣的問題,而是全世界都共同面臨的困境。
活締處理進階版
活締處理達人的長谷川大樹認為,培養漁夫的味覺很重要,必須讓他們記憶海鮮有經過活締處理的味道。他在販售過程中也會跟餐廳討論,「很多經驗都是各方討論後累積的結果。」
長谷川在富基漁港示範活締處理時,在旁觀看的台灣魚販表示,過去在處理章魚時,觸手吸盤非常棘手,但達人先破壞中樞神經,讓章魚失去知覺,反而容易處理。長谷川也點出經過活締處理漁獲的改變:通常明蝦死掉後蝦頭會變黑,但活締後的明蝦不容易變黑,能夠有效延長新鮮度。
運送保存過程也很重要,活締時生物溫度升高,因此要冰鎮讓溫度降低;運送盡量不要接觸到水氣,才能避免肉質變質與魚眼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