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內掀起一股「痛風餐」風潮,讓許多老饕趨之若鶩。痛風餐其實就是豪華海鮮大餐,內容包含了各式蝦類(龍蝦、天使紅蝦、草蝦等)、貝類(蛤蠣、大牡蠣、干貝等)、魚類、螃蟹、透抽等。由於這些食物都屬於高普林含量的食材,業者戲稱民眾吃了這些餐點,痛風指數一定會破表,因此命名為痛風餐,增加廣告效益,吸引民眾消費。
痛風是因為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所造成的關節炎。而尿酸是普林被人體代謝後所產生的代謝產物,當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時,就可能導致痛風發作。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可分為兩類,分別為尿酸合成過多(吃到過量的高普林食物、先天性遺傳疾病等)和尿酸排出減少(腎衰竭、先天性遺傳疾病等)。
此外,流行病學調查指出,男性、高齡及肥胖等因素也是造成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危險因子。當血液中尿酸濃度長時間過高的話,關節等部位就會有尿酸結晶形成,造成關節腫痛,導致急性痛風發作。
臨床常觀察到高尿酸血症的痛風患者,往往伴隨有高血脂、高血壓及葡萄糖耐受不良的問題,這些病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較其他人來的高。
減肥 痛風飲食治療重點
臨床上醫師會以藥物來治療痛風病人,降尿酸藥物除了可以控制病人血液中尿酸濃度,也可立即減緩急性痛風症狀的不適。但飲食治療仍然是長期治療痛風病人的重要方針,飲食治療可以有效減少痛風發作的危險因子,並減少痛風相關的合併症及死亡率。
臨床證據指出,「減肥」是痛風飲食治療的重點之一,經由減肥可以減少患者體內尿酸濃度,也可以減少急性痛風的發作頻率。話雖如此,臨床上並不建議以禁食等方式來進行劇烈減肥,因為劇烈減肥可能造成脫水,增加血液中尿酸濃度,誘發痛風發作。
痛風病人有一個倒三角形的飲食建議原則,日常生活中建議多吃新鮮蔬果、全榖、堅果、植物性蛋白、低脂牛奶等食物。研究指出,豆類等植物性蛋白雖然含有較高濃度的普林,但比起動物性蛋白較不容易引起痛風發作,因此日常中可以攝取。
紅肉、內臟、貝類 少吃
至於雞肉、富含油脂的魚(鮪魚、鮭魚、鱒魚)、雞蛋等,則建議適量吃。研究指出,魚肉雖然會增加血液中的尿酸濃度,但因魚肉富含高濃度的omega-3不飽含脂肪酸,可以減少痛風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仍然建議適量攝取。
高普林的食物如紅肉(牛肉、羊肉、豬肉)、內臟、貝類海鮮、啤酒、烈酒、高果糖玉米糖漿、精製糖等則要少吃。值得注意的是,急性痛風發作時,除了利用藥物減緩症狀,患者可多喝白開水來增加尿酸的排出,同時盡量避免攝取酒精飲料或紅肉。
超級吸睛的痛風餐,內容澎湃可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享用。如果民眾本身為痛風患者,建議淺嘗即可,不要吃太多海鮮以及喝太多啤酒,才能減少急性痛風發作的機會。痛風的治療是一場長期抗戰,患者除了常規的門診用藥外,也須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控制,減少高普林食物的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