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台北的精品火鍋,有「火鍋界LV」稱號、1999年在大安區名人巷內創立的「橘色涮涮屋」,始終是個讓人迷醉的名字。
在精品火鍋還不流行的30年前,創辦人袁永定就已經以空運的頂級海鮮,如伊勢活龍蝦、北海島牡丹蝦、霜降和牛等高級食材,以及被譽為「喝過就無法再喝別家」的湯頭,征服火鍋愛好者的心。體貼入微的頂級服務,加上位處地下室的隱密空間、雅致細膩的日式裝潢,就算每客單價可能高達數千元,依然是名流饕客口耳相傳的火鍋聖地。
然而成立多年來,大安路一段上的橘色,始終是唯一,就算之後開了二館,選址也是與本館距離約100公尺的仁愛路四段。其實,這麼多年來,有許多百貨公司不斷邀請橘色進駐,卻都被袁永定拒絕,因為他擔心一旦展店,當無法親自督導每個細節,維繫橘色口碑的頂級服務,也將隨之褪色。
直到2018年,橘色終於首度跨出大安區,在信義區的新光三越A9館開設三館。大膽打破橘色過去長年「不踏出大安」規矩的,是2013年回台接班的第二代袁保華。
餐飲菜鳥接班的驚覺
「我其實根本不想回來。 17歲就到美國讀書學化工,畢業後也在矽谷半導體公司找到很滿意的工作,也從來沒接觸過餐飲業。」袁保華現職是橘色餐飲集團執行長,談到自己放棄已經生活了12年的美國自由自在生活,回台接班,爽朗的笑容帶著一點無奈的直率。
「回來前四年我非常痛苦,甚至一度懷疑我到底回來幹嘛?」袁保華說得毫不保留。在大家眼中,橘色是一家不可多得的好店,「但在我眼中,那時的本店很糟糕,裡面都是老人,大家在那裡沒有目標、沒有動力,最後只好彼此勾心鬥角、互相計算。」
那時最顯而可見的問題,就是橘色外場的流動率非常高,一年可以走掉一半人力。袁保華說,橘色能夠成功,不只是高貴食材與精美湯頭,服務貼心更是維繫口碑的關鍵,「但服務就是靠人,結果人好不容易培養成就走光了?就算我不是餐飲出身,我也知道這很有問題。」
袁保華觀察到,爸爸的「不展店」策略,就算開了二店,也讓兩家店緊靠附近,雖說讓他能夠近身貼近與每位客人互動,並監督外場人員提供最細膩的服務,但卻也限制了人員的晉升。
人都有成長的需求,當基層人員發現往上無望,優秀人才時間到了,自然會選擇離開;而資深員工為了保住原本位置,不只彼此斤斤計較,就算後來開了二店,由於兩家間營業模式稍有差異,反而斤斤計較工作量的落差,晚餐時段客人多時卻不願彼此支援。
袁保華還記得,那時他曾想:「既然大家沒有動力,那就給錢嘛!有激勵大家就會有動力。」於是針對帶客業績與服務表現設計了季評,表現優秀的員工有獎金,希望可以創造楷模,引發員工仿效。
結果第一次評選後,袁保華卻得到「獎金均分給大家比較好」的回覆。原來,過去大家齊頭慣了,現在有人收入變高,反成成為同事眼中的箭靶,「我領悟,在這樣的環境,用錢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發現是「人」出了問題,袁保華不斷思考什麼樣的環境會讓人就算遭遇到挫折,依然會每天開心工作?最後他得到的答案是:人在一家持續成長的店,就會開心。只要能看得到自己有進步、看得到未來的機會,就算失敗或挫折,大家依然會團結在一起,「如果每天都有新的東西等著去嘗試,大家忙著去挑戰與修正都來不及,哪裡還會彼此扯後腿?」
長期不展店的橘色,變成一灘死水,袁保華決定向父親提出「展店」的建議,而且地點一定要離大安區愈遠愈好。
從小地方轉變員工心態
毫無意外,這個要求直接遭否決。「我那時非常挫敗,找到了問題、想到的解法,頭銜還是經理人,卻什麼都做不了。」袁保華喪氣之餘,甚至興起了回美國的念頭。最後他轉念一想,好吧!既然人生無法抵抗,「就好好享受吧!」
「展店還是當時我的最終目標,但改革可以從小地方一點一點慢慢開始。」袁保華重新修正自己原本大破大立的想法,學習面對員工的不作為時,「指出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過去要是有員工打破杯子,往往會被責罵還要賠償,但袁保華看見,只是淡淡說:「有受傷嗎?沒有的話趕快掃掃,再去拿個新杯子來。」等午休時再找員工來詢問為何會打破杯子,是店內動線不順、擺放位置不對?還是杯子材質容易滑手?針對問題怎麼解決,讓員工開始思考,如何將店內工作做得更好、更順手。
員工敢不敢做決定
這是在美國生活與工作多年的袁保華,所觀察到台灣管理與美式管理最大的差異:員工敢不敢自己做決定。
或許台灣教育制度長年都是考試篩選,讓所有人只想要標準答案,工作現場有問題,大家不會自己提想法,而是等著老闆、主管或資深員工給答案,反正上面決定,自己照著做,最簡單也最沒責任。袁保華知道,讓員工學會自己思考,並肯定他們的提案,他們才會有成就感,也才會覺得自己在成長。
他也學習怎麼面對不同階層的員工,給予不一樣的引導。例如基層員工,對於餐廳運營的流程與全貌不了解,有問題時,自己就必須跳出來趕快給答案;而有資歷的中階主管,則必須引導他們從更高層次來思考,問題可以怎麼看,可能對其他部門產生哪些影響,則他們在想問題時,也能夠不斷擴大視野。
而資深的高階主管來問問題,袁保華第一句都是反問:「那你自己怎麼想?」要求對方站在整家店與部屬的不同觀點,全面去看問題。
大家願意留下來了
更重要的是,袁保華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也不讓資深主管隨意批評年輕員工的提案,就算有時站在高層角度來看,部屬提出的意見真的很蠢,「但你一旦讓願意付出努力去思考問題的人,發現自己提出建議會被罵,那以後就沒有人願意思考了。」
「不打擊員工的自信」,是他在多年美式教育學到最大的管理應用,也是他轉變自己二代接班態度的契機。袁保華就這樣慢慢把管理點從「態度」轉到「問題」,橘色也開始改變。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外場離職率下降了,從2017年時20人走掉10人,到2018年60人走掉10人,而且離職理由也從過去的「工作不開心」,轉為「有更好的發展」,「我知道,大家開始願意留下來了。」
做服務,是條天堂路,員工面對開心的客人,每天都心情很好;但管理,是條地獄路,因為管理就找問題,沒人會被挑毛病還笑嘻嘻,「但誰叫我回來接班了呢?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袁保華大笑著說出自己二代接班的無奈與堅定。
「二代接班的關鍵,不是超越第一代,而是維持住第一代好的地方,但找出需要加強的。」袁保華回顧自己這六年來的接班心得,爸爸當年創造了極致的美味與服務,這些都是橘色最大的資產,「我所做的就是改善管理方法與制度。」
第一代:袁永定
1999年創立「橘色涮涮屋」。
第二代:袁保華
2013年辭去美國矽谷工作回台接班。
- 變革
1. 進駐信義區百貨商圈。
2. 培訓人才,因材施教 。
3. 開分店提供更多升遷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