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也稱仙人草、涼粉草,是台灣常見的藥食兩用植物。
民國40到60年代仙草以副產物方式生產,直到民國60到70年間才陸續以集約方式栽培,目前主要供應仙草的產地是新竹縣關西鎮。仙草不但是夏日清熱、利濕消暑飲品的主要材料,也常當作中草藥使用,在本草記載中有關仙草的功效有消渴、清熱解毒、減緩感冒、高血壓、肌肉及關節疼痛。
仙草茶之保健功效
仙草是一年生的綠色草本植物,具特殊膠質;莖與葉成分包含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及多醣體,其礦物元素以鉀含量最多,葉片的膠質含量高於莖、根。
民間多以仙草為材料,經加工萃取葉片具膠質的多醣體。仙草膠質為多醣長鏈分子,與澱粉長鏈分子相互鍵結,抓住水分子形成網狀結構,用以作成仙草凍食用。
研究指出,仙草的萃取物中含豐富的咖啡酸(Caffeic acid)及類黃酮化合物(山柰酚;kaempferol),兩種物質為仙草抗氧化能力的主要成分,能夠清除自由基、超氧陰離子、過氧化氫等。《食品科學與農業雜誌》中刊載,仙草萃取物能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具抗發炎、抗氧化及抗癌之機能性。
仙草治痛風
仙草已獲證實富含多種生理活性,具護肝、降血壓、降血糖與預防高血脂症。文獻顯示在高脂飲食老鼠的動物實驗中,仙草萃取物能降低三酸甘油酯、膽固醇含量,可能具有預防肥胖的好處,《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中報導,在動脈粥狀硬化的倉鼠實驗中,證實仙草茶具降血脂功能。
現代人因生活飲食習慣影響容易形成高血脂等血管性疾病,若身體已存在原發性或續發性病因,攝取富含嘌呤(purine)的食物會使血清中尿酸濃度升高。台灣仙草的萃取物具調節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明顯抑制其活性上升,有最佳抑制尿酸生成改善慢性併發症的功效。
仙草小常識
天然仙草,是遵循古法將仙草乾加水熬煮,熬出黑墨色的仙草原汁後,才加入一定比例的地瓜粉或太白粉攪拌混合,逐漸凝固成仙草凍。為了省時間,在製作仙草凍時,可能會加入鹼性物質一起熬煮。仙草的多醣在鹼性水中易溶解,有助於膠質的釋放;仙草凍為黑色主要源於成分類黃酮物質,同樣在鹼性水中更容易溶出,能縮短凝結時間,也能確保凝結成功。
但有文獻指出仙草在鹼水的環境下長時間加熱處理,其抗氧化物質含量會隨之下降,導致仙草的功效性遭破壞。另外要注意鹼粉的使用。近年由於食安問題,應注意是食用級而非工業用的鹼粉。其實仙草本身就富含膠質,不需添加其他化學物質。
仙草已被廣泛應用在養生飲品和傳統醫學;除了具抗氧化力還包括免疫調節力、降低血清中三酸甘油酯及保肝功效,且富含膳食纖維。若能有效保留仙草的高機能性以獲得有益成分,具有多種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