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米其林指南-東京》中,誕生了第一家日本三星中華料理餐廳-茶禪華。「茶禪華」(Sazenka)餐廳是迄今為止,日本唯一一家榮獲三星評價的中華料理餐廳,而且還是連續兩年。本文將以訪談形式,詳細介紹一下「茶禪華」餐廳主廚-川田智也,是如何憑著自己職業生涯所積累的經驗,使餐廳步入今日的輝煌?以及他的料理觀和「茶禪華」的獨到之處.
以中華料理廚師為目標 苦學苦練的歲月
筆者:聽說,您還是幼兒園小朋友的時候,就想過要成為一名中華料理的廚師,日餐、西餐、中餐中,您為何會選擇中餐呢?
川田智也:我的老家在栃木縣。兒時,每個月和家人會到外面的餐廳就餐兩次。我對住家附近的四川料理店感覺非常好,這就是我最初想成為廚師的原點。雲白肉、棒棒雞,大大方方的被放在盤子裡,雖說有些菜相當辣,但即便當時我還是個小孩子,也能品嚐出深藏在麻辣中佳餚之美味。隱約覺得,似乎每去一次,內心的愉悅和對料理的熱衷,都有所升溫。
筆者:您最初是在哪裏開始學徒的?
川田智也:高中時我在附近一家拉麵店打工,從如何使用菜刀到如何顛勺(翻勺),主廚老板都耐心地教會了我。打工賺來的錢,都被我周末花在了品嘗東京各處餐廳上。去「麻布長江」餐廳時,完全是直覺,當時我想法是:「就是這家!」。高中畢業後,我報考了東京料理師專門學校,來到東京的第一天,我就去了「麻布長江」餐廳。其實,老闆清楚記得以前來店裡就餐的獨特且有些個性的那個小夥子,又正好餐廳在招募員工,所以第二天我就順利地在「麻布長江」開始打工了。
筆者:您在長坂松夫主廚(麻布長江)手下學到的廚藝、受益最大的是什麽?
川田智也:應該說是學習中國古典文化吧。通過對古典文化的學習,學會了解讀事物的本質,考慮當下應該做什麽,並同時放眼未來。換言之就是所謂的“溫故知新”:過去、現在、未來,教導我了解三個時間軸的重要性。古典文化中,思想、哲學書籍就不用說了,料理書籍,應該從哪部書開始學習,然後再學習哪部等等,長坂松夫主廚給我推薦了很多書籍。當時網路並不像現在這麽普及,我最常去的就是神田街的古書店,買了很多書籍。主廚教導我,不能只是簡單參考料理書中的菜餚照片,進行外觀上的模仿,只求形似;重要的是,應通過文字,從古漢語中的每一個字裡,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探索料理的精髓)。
筆者:聽說您從東京料理師專門學校畢業後,2010年開始成為麻布長江餐廳的正式員工,工作之餘,您經常抽空去中國大陸和台灣?
川田智也:是的,最初去的是北京、上海、四川、廣東,之後又去了這些城市的周邊地區和台灣。目的是親眼到當地看看文字中學到的理論知識,還可以看看古文中的記載,在現代化中國是如何被應用和演變的,繼而試想一下包括自己在內的日本人,對中華料理的未來的展望。
不過,當我將在各地收獲的體驗和感動,帶回日本並試著再現一下時,結果有時也很不盡人意。最終發現,其原因之一就是食材的不同。用日本國產的食材製作中華料理,需要掌握更豐富的日本食材知識。我認為,向日本料理人請教日本食材,則是再合適不過了。
筆者:原來您是因此才考慮在日料「龍吟」(主廚:山本征治)工作的呀!您當時毅然辭去「麻布長江」的副主廚工作,28歲才進軍日料行業,從零開始學起,您沒有覺得不安過嗎?
川田智也:當然有了。首先必須從嚴格的學徒開始。但是,不知不覺中便化不安和憂慮為友,並使其成為令自己成長的原動力,如此一來,也就逐漸消除了對未來的焦慮與不安。
筆者:2014年海外分店「祥雲龍吟」 在台北開張了,您也參與了籌備階段的工作吧?
川田智也:是的。我是在開幕半年前去了台灣,前前後後差不多在台灣有兩年半到三年吧。當時在「祥雲龍吟」用百分之百台灣食材製作日料,與我現在在「茶禪華」用日本食材製作中餐是截然相反的境況,但那時的工作經驗對我今後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我和「祥雲龍吟」稗田主廚一起遍訪了台灣各地。說實在的,台灣有很多料理方面的可取之處,台灣料理、當地部落原住民料理、大陸過來的四川料理、以及湖南、東北等地區的中華料理,因此有機會接觸到各種豐富的食材。現在「茶禪華」的「仔鳩胸肉台灣香辛料馬告焼き」(烤仔鳩胸肉馬告),就是從泰雅族某村的司馬庫斯「馬告全席宴」中得來的創意靈感(馬告:山胡椒當地泰雅族的一種調味料;馬告全席:在台灣泰雅族司馬庫斯村,用馬告,即山胡椒烹製的料理非常有名)。
透過中國文化、台灣文化,我也經常反思自己的所在所為,進一步深度探究自己的精神層麵,正是由於長期住在台灣,所以才有幸結識到了眾多的優秀人士。
「茶禪華」的精髓-「和魂漢才」與「真味只是淡味」
筆者:2017年「茶禪華」開業時,您為何選在了南麻布?
川田智也:我在西麻布工作過很長時間,店址選在南麻布完全是機緣,而且正好是在遠離車站,地處幽靜的住宅區。其實以前我就一直認為,若是開店,應選擇在沒有東京都市喧嘩的地方。現在這個店,原址是德國大使的官邸,是在此基礎上做的改建,內部裝潢是絲綢之路的風格。在我個人崇尚的世界觀中,絲綢之路頗為重要,因為現在收藏於奈良正倉院的各種歐亞大陸的珍奇異寶,都是經絲綢之路傳入日本的。我個人認為,中國料理的烹飪技巧孕育於中國文化,作為日本人的我,也希望通過在原有的中國料理上,拓展出自己的獨創性,所以以傳統的絲綢之路為主,同時增添現代化因素,設計裝修出如今的「茶禪華」。
這一點與日本從古至今常言的「和魂漢才」是一致的(透過中國文化的學習,了解其本質和差異,而後創造日本獨有的文化)。
若以料理來進行說明的話,我個人認為是將中國的烹飪技術與日本的食材、日本人的精神,或者說是與日本料理的精粹相結合,形成演變與革新,這就是我的目標。類似於紅和藍融合後變成紫色。也可以說這不是融合,而是以「並存、共鳴、和諧」,形成與台灣料理的共通之處吧。
筆者:另外,您還頗為珍視《菜根譚》的名言:「真味只是淡味」,對吧?
川田智也:是的, 告訴我這句話的還是我在「龍吟」時的同事。其實,有相當多的日本料理人很看重這句話。說到「淡味」料理,本店最初的套餐宴,名為「青山綠水」。我是根據參考台北貓空(地名)的「茶油麵線」製作的。用的是奈良極細的細麵,湯汁是以日本玉露茶和四川青山綠水茶烹製而成,並配以清淡的雞高湯,撒少許鹽,再在用攪拌器攪拌過的“青山綠水”中,滴上兩滴靜岡的茶油(從茶籽中查出的油),就是照片中的品相。看上去雖然非常簡單,卻異常清香,它是「茶禪華」融合中國、日本、台灣為一體的一款代表佳餚。湯盞則用的是有龍紋的江西景德鎮馬上杯,我對中國料理的情有獨鍾也展現於此。從最初的「淡味」,到後來推出的重口菜品,充分展現了「淡味」與「濃味」的特色。
筆者:我以前也品嘗過套餐宴,記得當時的愉悅不只是因為菜餚的美味,還有器皿的精美,以及對下一道菜餚的期待。品嘗佳餚時的美味記憶,以及過後的回想,都令人想再度享受口福之悅。

「茶禪華」店名的由來
筆者:「茶禪華」店裡配菜的茶,品種也非常豐富,您能簡單介紹一下什麽是餐茶配和其特點嗎?(Tea Pairing)
川田智也:簡單的說就是料理和茶的組合。料理和與之相宜的茶也能產生共鳴,相得益彰。比如,鰹魚和海帶就是絕配。我覺得料理和茶,就好像親子關係一般,自然而然的互依互靠,相輔相成。2013年在北海道函館召開的「世界料理學會」上,「龍吟」向全球發表了《使用日本料理進行餐茶配的可能性》,眾所周知,引起了極大反響。
本店約有十種涼茶,五十種熱茶,都是只用一種茶葉泡製。另有一種混合茶,是用滇紅配以玫瑰花和數種花草香料,烹製出來的花茶。通常我都會和茶師一起考慮決定每日從中選用什麽茶適合接待顧客。
茶和禪,最初都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之後在日本再度升華並被得以極致。我就是想將其以一種可視的形態在我的料理中展現出來,所以取店名為「茶禪華」。
日本首家中華料理 榮獲米其林三星
筆者:「茶禪華」餐廳於2017年開業,當年就被評為米其林二星級餐廳,之後在2020年秋季,又一舉成為日本首家中華料理三星級餐廳。在接到佳訊時,您當時是什麽心情呢?
川田智也:首先是「震驚」。自我感覺水準在逐步上升的時候,接到了榮獲米其林三星級餐廳的通知,自然是十分高興的。由於新冠疫情,儘管連續一個月停業,但員工們也都每天聚集到「茶禪華」的廚房裏,一起深入的、徹底的探討所有菜色。因此才剛一恢複營業,顧客就給予了「菜餚的精度又上了一個層次」的好評,使我和員工們都覺得通過停業期間的切磋,確實提高了水準,士氣高漲的時候,又被評為米其林三星級,使我們的努力和精進有了回報,大家都由衷感到喜悅!
筆者:亞太餐廳50排行榜中,貴店排行第11名,川田主廚對中華料理的行業期待和責任感也更加高漲了吧!您對培養接班人是如何考慮的?
川田智也:自己首先是要製作出好的料理,這一點自不必說。古人常云:「留人為上,留錢為下。」我個人也覺得培養徒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封建思想中的師徒關係,如“偷師學藝”等方法,以及不過細指導,給徒弟留有自己琢磨、發揮創造的空間,也並無道理。不過,數據化、文字化,並能夠系統地進行說明的現代化教學方法也是有必要的。
「茶禪華」則是,試創新菜時,一定是我和徒弟一起進行,徒弟將我的新款菜色數據化,並提供點子和意見。
通常,與自己有關的料理一定加倍珍惜!所以不管有什麽新款菜色等,都是店員們一起投票表決,多數讚同的新菜才會被採納,而且還要經過徹底討論,大家相互完全瞭解接納後,才會繼續開展下去。因而我們的團隊有共同的努力目標。
新冠疫情緩解後,我首先想去的是台灣。對我而言,台灣是我的第二故鄉。同時,也希望台灣的各位能光顧「茶禪華」,我很高興且希望能與各位在日本進行交流。面對面的交流才能有緊密的聯結,才會產生真正的友情!衷心期待著大家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