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79 期
 
設計鮮味 發揮「1+1=8」味覺協同作用
作者:游惠玲
  文章瀏覽次數:71

鮮味的味覺協同作用 難以形容的神奇滋味

  什麼是鮮味?大哉問。若說「甜酸苦鹹」,大概都能瞬間理解是怎麼樣的味道,至於辣是痛覺,頭上冒汗、坐立難安、伸出舌頭猛找水喝的灼熱感,大概是共同經驗。鮮味相對不好描述,所幸早在1908 年,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教授就為我們找到了答案。

  《鮮味的秘密》提到:「儘管『umai(旨い)這個字已經在日本流傳上百年,用來表示美味的概念,但是人們真正開始意識到這個字,卻多虧一個人的努力。教授發現日式高湯的美味味道是由麩胺酸鈉所形成的,他是第一位以科學方式調查該味道的人,並提出現今用來稱呼這種味道的詞:鮮味。」

   謎樣的鮮味陸續被後繼者實驗解析出來,「肌苷酸鹽主要存在於肉類;鳥苷酸鹽存在於植物和真菌;而腺苷酸鹽則存在於魚類和甲殼類。」真相大白,更有趣的是,透過料理烹煮,鮮味之間還能交叉相乘,產生「1+1=8」的味覺協同作用。

 

不只產於海鮮當中 日常野草也頗有鮮味

  路邊、田地經常可見的魚腥草,是傳統青草茶的素材之一,一般曬乾後使用,仍帶草味,蘇立中分享:「台灣茶的製茶方式,萎凋靜置後,再以50 度低溫烘乾,會出現很好的『白花香』。」或是「後段轉120 度高溫,增加火味,以熱水沖泡會有『炭焙烏龍』的感覺,鮮味就出來了。」

  再看月桃,除了大家熟悉的香氣之外,Wes 發現「油萃出的香鮮,能輕鬆配搭辛香食材與同樣鮮美的乾貨,製醬保存」,他為此設計了一道全植的「月桃花XO 醬」,利用月桃花苞帶有薑味的馨香,搭配鮮菇的鮮甜,入油慢煨成褐黃色。三玉號也創作出「野植高湯包」,集合構樹葉、海茄苳葉、魚腥草、月桃果、糙米、刺蔥籽等野草的鮮與香,湯色澄透,口感輕盈富草香,讓湯品有「新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