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79 期
 
桃園龍潭龍元宮 神農大帝聖誕暖壽宴
作者:許嘉麟
  文章瀏覽次數:69

國宴主廚 在地團隊協力合作 展現產業向心力

  每年神農大帝聖誕,龍元宮都會規劃許多活動神農聖誕從前一天即開始慶祝,一早的「豐登巡境」-五穀爺祈安遶境到晚上的「夜戲神龍」酬神晚會,以及廟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辦桌-「野台宴神」來呈現客庄的辦桌文化。

  菜單上的十二道菜名也其來有自,是阿發師參考二十一年前的莆田媽祖祖廟辦桌菜單改良的。對青青餐廳團隊來說更是一大考驗,因為龍元宮當天有遶境活動,必須等待整個遶境活動儀式結束後才可以進行桌椅、餐盤及桌面的擺設。但也能從此看出青青餐廳團隊的經驗及效率,工作人員竟在不到一小時內就將廟前廣場轉變為舒適的用餐環境。除了阿發師與青青餐廳的團隊之外,當地新百王餐廳的金帽主廚阿宏師也出面召集在地其他師傅一起參與,展現台灣廚師們在人手調度上的靈活度,和對於產業的向心力。

 

在地食材 客庄風味迸發新特色 不忘展現菜餚發展脈絡

  菜色方面更是多方精心設計的成果。辦桌最重要的第一道開胃菜的冷盤「金玉滿堂慶團圓」就是結合了在地食材和客家菜。客家人本就有「無雞不成宴」的傳統習慣,且有蘸桔醬的吃法。鵝肉由當地的大楊梅鵝莊提供,並搭配由糯米和黃豆釀造而成的客家傳統米醬食用。所使用的黑葉白菜也來頭不小,由獲得神農獎的青農吳成富所經營沛芳綜合有機農場所提供。

  在地食材使用方面,「龍鳳祝壽茶香蝦」運用龍潭在地茶農種植的番庄美人茶,和客家茶油賦予濃厚的茶香。「四喜神農賜壽桃」中使用的柿餅,是客家人展現保存食物技術的智慧,當然使用的也是來自於在地所製作的柿餅。這三道菜為阿宏師精準掌握客家飲食及當地食材所端上桌的菜餚,展現桃園在農業及飲食文化上的豐富性。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