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63期
 
料理.台灣雙月刊目次‧第63期
有食有保庇 信仰的味道
上一期 下一期
有食有保庇 信仰的味道
出刊日期:2022/05/01
這期專題企劃以「習俗、信仰與飲食」為方向,期待透過日常習俗及特殊的祭典情境所展現的台灣飲食特色,彰顯出深植台灣社會的飲食傳承。一年一度,號稱台灣地表最大規模遷徙的重要民俗「大甲媽祖繞境進香」,在全程達340公里鄉路上,滿滿在地食物的供給,跟著媽祖吃遍沿途美食,有粽子、草仔粿、珍珠奶茶、研磨咖啡、生魚片還有辦桌,造就一場極為特殊的外食體驗情境。同樣地,在原住民族祭典中,也廣泛流傳著眾多的特色食物,像是卑南族的傳統粿與粽製作,反映著感謝土地及祖先之意。
訂閱雜誌    電子雜誌
本期目次  
專題企劃
習俗、信仰與飲食
作者:林承緯
豆干平安粥 看大溪人的聖帝公信仰
作者:余銘揚
東螺媽的食譜? 北斗肉圓與在地發展印記
作者:顏震宇
燒金路上的甜滋味 媽祖進香飴
作者:黃偉強
呷飽飽綴媽祖行: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美食地圖
作者:林茂賢
有擺有保庇:祈福系零嘴的文化觀察
作者:劉宣佑
部落的味道 卑南族傳統粿與粽
作者:陳映君、廖健雄

會長話食代
從SOP到沒有SOP
作者:陳飛龍

好吃社會學
看好美食旅遊
作者:蕭新煌

我的學習之旅
危機處理
作者:李鴻鈞

May的食空滋味
不只是方便料理—改變餐飲市場結構的Meal Kit
作者:張玉欣

真吃灼見
我的私廚印象
作者:王瑞瑤

餐飲市場解析
疫後餐飲新趨勢:私廚興起 微型餐飲當道
作者:陳念玲
在細節裡醞釀自我風格 屋頂上的貓
作者:陳念玲
美食與藝術的碰撞 The Studio為私廚塑造獨特風格
作者:陳念玲

風土識食
愛麗絲的永續廚房 連堆肥桶都美
作者:游惠玲
雜食者的蔬食新感動
作者:番紅花
黃藤心與木鱉葉 食用又實用的原住民植物
作者:莊傳芬

職人細語
藤村真廣 日料御廚涵養的兼容並蓄
作者:賴郁薇
謝文 鑊氣鏗鏘的粵菜本色
作者:賴郁薇
黃詩文 溫柔堅定又靈動的法國料理
作者:賴郁薇

舌尖設計學
從餐飲空間發現 在地飲食文化崛起
作者:鄭家皓

打造餐飲人氣店
目標!更進一步的營業額(上) 增加營業額 從打好地基開始
作者:笠岡はじめ

地方滋味踏查
南高雄地方飲食考察
作者:郭忠豪
街頭巷尾的好味道:高雄鹽埕區阿財雞絲麵
作者:郭忠豪
結合傳統與創新的好味道:高雄牛老大涮牛肉
作者:郭忠豪
台日夫妻齊心創口碑 ITAKO復刻日本家常菜
作者:郭庭妤
用心感受自己 步道咖啡
作者:王寶尼

飲食書寫
總是無法整除的鰻魚切塊數
作者:施清元

食識與趨勢
疫後美食回歸 法國「雜食者-北方美食節」
作者:蔡倩玟
旅遊熱與台灣美食
作者:草野美保
AI與飲食
作者:何撒娜
食雞未來學
作者:楊豐銘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