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乳約有87%的水分,13%固形物成分。固形物組成成分主要為脂質、蛋白質及醣類,固形物亦常被分為「含脂質固形物」與「無脂固形物」,兩者皆常用於食品加工上。
牛乳經離心處理後,可因物質比重之不同而分離出富含乳脂肪的「鮮奶油」(cream) 及「脫脂鮮奶」(skim milk);未經離心機分離處理的牛乳即為市售的「全脂牛奶」(whole milk)。鮮奶油含水量較高,通常作為製造冰淇淋及糕餅類之原料,或與牛乳組合加工成咖啡用鮮奶油(coffee cream)、水果鮮奶油(fruit cream)……等。
Cheese之製作
若將牛乳靜置在低溫陰涼無汙染之場所,乳脂肪即會自然分離浮在表面,若將此脂肪舀出處理即為「鮮奶油」(cream)。若將此脂質加以攪拌(churning),細小的油脂顆粒就會相互結合聚集成較大之顆粒,且因油脂比重較水輕會上浮,將此脂肪粒收集練壓即得奶油 (butter)。通常奶油中會添加食鹽以改良產品風味並增加保存性。
張永和教授曾在文章中提到:「Cheese直譯作芝士、起士或起司,又名乾酪;有人亦稱之為『乳酪』」。事實上,早期之奶油(Butter)因受限於分離設備,因而產品成分中含有相當量之凝乳(curd,主要成分為蛋白質casein),其性質與現代乳品工業量產之乳酪(butter) 稍異,而與乾酪製品二者間則甚難作明確的分別,主要在脂肪含量上有明顯差異,脂肪含量多者為乳酪,少者則稱為乾酪。時至今日由於加工設備及技術的精進,凝乳與脂肪之分離更加容昜,故乳酪與乾酪的分野亦漸趨明確。
乾酪和乳酪一樣均為人類最早利用之乳製品,乾酪的製作過程可概分為凝固、瀝乾水分、加鹽及熟成等四個步驟。其中凝固(凝乳)處理,即是利用酸或凝乳酵素(Rennet,是牛胃中的一種酵素,可使乳汁內的蛋白質凝聚並分離為乳酪和乳清。)作用使牛乳蛋白質產生凝聚而加以收集。」
天然乳酪熔化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一、水分:
乳酪水分越高其熔點越低。這是因為水進入乳酪中而鬆弛乾酪蛋白的結構,隨著溫度的上升,將會有更多的水流失。較軟的乳酪,如切達(Cheddar),其熔點在1500F(約65.56℃)左右;而較硬的乳酪,如帕瑪森(Parmesan),熔點可能會超過1800F(約82.22℃)。
二、脂肪:
脂肪會鬆開酪蛋白結構,導致更容易熔化,所以低脂肪含量的乾酪,其熔化速度必會減緩。
三、鹽:
鹽會緊縮蛋白質結構,所以鹽含量增加時,其熔解速度必會受到相當的影響。相較於低鹽的瑞士乳酪(Swiss Cheese),高鹽含量之帕瑪森乳酪(Parmesan Cheese),其熔解速度就受到相當的限制。
四、乳酪貯存的時間:
乳酪貯存時間越長,則其蛋白質鏈會經由細菌增生和凝結而被分解,產生不易熔化的蛋白股線結構,而達到熔化均勻之效果。相反,貯存時間短的乳酪質地則較為糊狀。
五、pH值:
pH值<4.9或5.6>不容易熔化,而介於這兩個極端之間(pH值5.0 - 5.5)乳酪就會熔化。例如,羊乳乳酪是高水分,而且還具有高的酸,所以它不會熔化。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