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18 期
 
探索彰化黑肉麵的底蘊
作者:林明德
  文章瀏覽次數:2625

 一、 與彰化飲食結緣

    1996年,我從服務屆滿二十五年的輔大退休,獲聘彰師大國文系,這次職場的轉換,空間的易移,不僅影響個人在民俗研究的視野,也開始思考人文資源的挖掘與積累……等問題。在八卦山下,教學、研究之餘,我跨出學院,踏查民俗,深入彰化人文內涵,構思彰化學的範疇。
    1999年,彰化縣文化局依據藝文資源蒐集計畫,委託我進行為期一年的彰化縣飲食文化調查研究。「久仰教授投入臺灣飲食田調,報章雜誌經常報導您的發現,期盼能為農業縣調查飲食文化,我們誠懇地邀請您。」承辦小姐在電話中以誠摯的語氣表述,最後一句:.「是雕塑家郭清治特別推薦的。」讓我當下無法拒絕。
    這個計畫的終極目標是,調查縣轄二十六個鄉鎮市的飲食文化,詮釋其深層意義,提供產業文化新視野,以作為觀光、休閒、鄉土教材,以及施政之參考。
    接者設計若干面向,把民俗小吃分為畜肉、禽肉、海鮮、米麵、素食、糕餅、飲料與醬料等八大類,以作為田調的基礎,同時對四位國文所研究生進行踏查訓練,我們尋訪廚師建立譜系,拜訪仕紳耆老口述傳統菜餚食譜,並逐戶探聽大家族的私房菜。一年四季十二月,我們踏查二十六個鄉鎮市,訪問二百三十多個飲食點,整理出三十五萬字的《彰化縣飲食文化》,為彰化飲食地圖顯影,也建構了彰化的飲食文化。從飲食點數據的排序:鹿港鎮五十二、彰化市四十五、員林鎮二十二,可以看出其飲食生態。我們發現在八類小吃裡,以畜肉類占最多,其中又以豬肉為大宗,形式包括:肉圓、涼圓、爌肉飯、魯肉飯、排骨飯、肉包、肉乾、肉羹、肉圓仔湯與貢丸等。其次是米麵類,米麵有粿與米糕,麵類則以大麵條搭配蛤蜊高湯為主,俗稱摵仔麵。至於海鮮與糕餅兩類,名聞遐邇,前者以蚵仔最為著名,蚵嗲、蚵仔仁、蚵仔煎、蚵仔炸、醃漬蚵仔與蚵仔麵線,琳瑯滿目;後者則形式多樣,遵古法製,與生命禮俗、歲時節慶關係密切,是臺灣糕餅發展史上不容忽視的一頁。
    我把調查資料一一回饋民俗小吃業者,從此建立純正又有人情味的關係,例如,鹿港玉珍齋、彰化泉焢肉飯、車路口肉羮、西門(萬芳)肉圓仔湯、陳稜路貓鼠麵、孔門路黑肉麵……,他們都是傳承數代,堅持古早味,為彰化縣飲食文化寫下多采多姿的史頁,這裡特以孔門路黑肉麵為例,探索其獨特味道的底蘊。
 
二、胡家黑肉麵的發跡史
黑肉麵的創始人是胡火雞(1922~2003),彰化人,家貧,未能就學。少年刻苦耐勞,因個子瘦瘦黑黑,綽號黑肉。日治時代,他經營古物(破銅、舊錫、酒矸、簿仔紙等的回收),但生意不順。為了養家,一九四六年,黑肉賣起摵仔麵,人稱黑肉麵。
開始是在彰化太平街的夜市設攤,後來改到民生路天公壇營業。二、三年後,又移到孔廟前的違章建築,營業了二十三年。1974年,政府取締違章建築,黑肉麵祇好搬到銀宮戲院隔壁營業。1981年,改到孔門路「孔廟」前的現址,幾經擴充,成為兩家店面三層樓的規模。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