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5 期
 
從料理比賽中窺析我國廚藝教育的發展狀況
作者:楊昭景
  文章瀏覽次數:5097

三月初春,總會見到棕紅、橙黃色調的龜甲萬盃料理比賽的旗幟在高雄餐旅大學春綠盎然的環道上飛舞著,校園師生見到我,都會關心地問道:「又一年了,龜甲萬比賽第幾屆了?」。是的,今年已是第八屆的龜甲萬盃料理比賽,如果加上第一年合作舉辦的創意粽子比賽,那麼高雄餐旅大學與龜甲萬的合作已然進入第九個年頭。想想這樣一個國際知名品牌又是醬油產業中銷售量名列前茅的企業,實在不須年年花費鉅資與學校合作舉辦學生組和社會組的廚藝競賽,但誠如該公司高層主管所言:「我們希望藉由一點點的力量能夠讓國內的廚藝界有一個交流觀摩的平台,也讓學生和專業廚師有個切磋競技的舞台,進而提升國內餐飲水平。」聞爾,更令身為計畫主持的我戰戰兢兢,務必讓這個品牌與推動的龜甲萬盃料理比賽能成為國內廚藝競賽的標竿,至今,終見幾些良好的成果。一是這是一個全無政府經費支持的最悠久廚藝競賽,我想這是廠商的用心與付出。二是參與的人次眾多,這兩三年學生組初賽的來件數高達200多件,一組兩人,則參與的學生數高達400多位將近500位,且含括台灣二分之二強之餐旅科系學生,學校數為70多。三,這項比賽不單是技藝的展現,也是廚藝、飲食文化新思維及新視野的展現,每一年我都會以一些重要的議題作為比賽者菜單設計時的發想點,文化性、食材或菜餚的故事性、環保、健康、心靈等都曾是比賽的菜單設計重要內涵,確實也帶動了國內一些廚藝比賽的主題設計,讓參賽的廚師或學生要了解做菜不只是變化材料玩弄調味而已,還可以有更深層的內涵和文化。今年學生組的冠軍是來自於嘉義一所技術學院的學生,當他們領獎時,其中一位學生說:「這是我第五次來參加比賽,第一次來比賽時,看到主辦單位給我的材料,我腦中一片空白,現在,我知道怎麼做菜了還知道應該如何去表現這一道菜的不同。」,學生眼睛泛亮激動地說著。這個場景,令人隨之動容?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