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20 期
 
不停翻動的深澳情—深澳阿嬤的拿手海鮮料理
作者:鄭春子
  文章瀏覽次數:3148

  阿嬤手握著鍋鏟,不停地翻動鍋內已浸泡五小時的糯米,當米粒由白色轉成可喜的醬色飯粒時,翻攪地豈止只是糯米飯,還有她生於斯、長於斯的濃郁情感。深澳,距離瑞芳火車站僅有十分鐘車程,又名番仔澳,它的名氣不如瑞芳那樣響亮出名,只是恬靜地依偎在陡峭山勢旁,懷抱著廣闊無垠的蔚藍海水岸,任其風侵浪潑。

 
在地人 在地食
  廖招治阿嬤在這座小漁村生活已近九十年,是位傳統漁村婦女,早年為丈夫子女料理三餐、照顧生活起居;從童稚成為少女、再至嫁為人婦,始終離不開深澳。現今,她雖年至耄耋、身軀嬌小,但烹煮工夫仍不見衰退,對於海鮮料理自然是得心應手。招治嬤最拿手的菜餚便是小卷油飯及飛魚卵卷,作法古雅,只要新鮮食材及一份耐心,香噴噴的小卷油飯與酥脆的飛魚卵卷,也能成為頂級「饗」受。
  小卷,盛夏深澳的特色漁產,常見的料理手法是使用生薑或九層塔直接紅燒;也有以清蒸、水煮的方式,品嚐其鮮美的好滋味。而熱炒餐廳則會以「三杯」技巧,來料理成三杯小卷。小卷料理口味偏重,是很好的下酒菜。飛魚卵則有「海上黃金」之稱,飛魚之漁汛期為每年四月至七月,而產卵期約從四月的台灣北部外海開始,漁民利用飛魚將其卵產於海草的習性,以「放蓆取卵」方式來取得大量魚卵,不論涼拌或熱炒,均可製成許多不同的海鮮美味。
  招治嬤拿出她專屬的碩大黑色平底炒鍋,天福宮的姐妹淘笑言:「沒有這只平底鍋,阿嬤還不會煮飯哩!」大夥集合在天福宮的廚房內,熱鬧喧騰。天福宮是番仔澳的信仰中心,供奉漁民的守護神-媽姐,雖然建立僅二十多年,卻也成為當地村民經常聚會與活動的場地。每當廟會活動開始,就會號召這些婆婆媽媽們前來烹煮美味,烹調出足供幾百人食的饗宴。令人驚奇的是,廟內廚房竟如同普通家庭一樣狹仄,工作檯倚靠長形的壁邊,另一邊牆上掛著家用的抽油煙機,下方則放置瓦斯爐灶等。廚房兩頭都有門、窗,以利空氣流通,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料理過千人以上的餐點。一方不甚起眼的「灶腳」,一群愛好廚藝的婆婆媽媽、阿姨大嬸們,竟然有辦桌的「總舖師」實力。
 
小卷油飯
 
 
飛魚卵卷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