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21 期
 
圖解貴州美食
作者:王瑞瑤
  文章瀏覽次數:2464

黑心食品流竄,食安頻拉警報,睽違兩年,即將在7月中旬揭幕的台灣美食展大陸館有請貴州登場,台灣觀光協會會長賴瑟珍點出:「辣是香辣,酸是天然,貴州孕育豐富的中藥與菇蕈,再加上少數民族的文化融合,發展出獨具一格的飲食態度與養生方法。」

 
除了大陸領導習近平微服品嘗的花溪牛肉粉、仡佬族世代相傳的灰豆腐果、不吃就會頭昏的苗族酸湯魚,以及貴州庶民麵點腸旺麵等,都在展期四天的台灣美食展中亮相。
跟隨美食展籌備會出訪貴州,到了餐廳直闖廚房,進入部落便問習俗,試吃加訪談,紀錄貴州美食的一二,深入了解多元融合的舌上精髓。
 
油辣椒:又稱糍粑辣椒,把貴州乾辣椒泡水還原,用機器打碎成粗顆粒狀,加入菜籽油以小火煉製40分鐘以上,並在中途加入花生和豆豉、醬油、雞粉等調味。油辣椒可涼拌米豆腐,可做蘸料。
 
 
糟辣椒:又稱酸辣椒,不光是餐廳,幾乎每家都自製糟辣椒,是貴州最常見的加工辣椒。長度20公分的新鮮紅辣椒10斤,洗淨、擦乾、去蒂、剁碎,與少許生薑一起剁碎,加入少許生薑末,拌鹽巴8兩,茅台酒2兩,封罈2個月即成,製作酸湯魚與糟辣魚必備。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