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23 期
 
台東興起 一個人的產地餐桌
作者:王瑞瑤
  文章瀏覽次數:3394

 每年受邀擔任許多與美食相關的評審工作,其中最令我期待的是,已經連續參加三年「一個人的產地餐桌」台東縣慢食評選活動,最新開張和特色餐飲在三天內幾乎一網打盡。

 
 
●源天然的池上握便當 
 
壽司能有多漂亮?食材會有多豐富?吃飯究竟有多快樂?打破米飯只是吃飯的想法,源天然廚房池上握便當忍不住讓我WOW~WOW叫了出來。
 
吃飯場景不在餐廳,不在農家,而是拉到早上或傍晚的稻田邊,透過臉書行銷的「源天然池上米」,暑假亦推出2天或3天的遊程,池上握便當成為池上農遊的重頭戲。
 
源天然廚房老闆娘范逸嫻,請母親用夫家種植的有機米設計出各色花壽司,米飯有:白、紫與糙米,外包為:芋泥、紫薯泥、粄條等,內捲青菜、紅蘿蔔、豇豆、梅干扣肉、漬洛神、桂圓等,一套6個壽司外加1份水果售價僅150元。
 
范逸嫻表示,母親一開始設計花壽司給她的孩子吃,「材料純天然,配料多蔬菜,連小孩子都愛吃,更何況是大人,根本是一口一口停不了。」(臉書搜尋源天然池上米)
 
 
●4.5公里咖啡的黑與黃鹹蛋糕
 
197縣道知名咖啡館「4.5公里咖啡」,店很寬敞,擺設很多,大籐椅用粗麻繩吊起來變盪鞦韆,漂流木釘上鋼筋成吧台椅,藝術家老闆彭明通賣台東197精品咖啡,也賣197混外國豆再加小米酒的原住民咖啡。
 
老闆娘吳凱莉用當地新住民豆芳華的黑豆干,鹽滷豆腐製作鹹蛋糕,口味出奇美妙,竟讓人想起遠在巴黎的法國鹹派。
 
兩塊蛋糕一美一醜,顏色美的是南瓜起司鹹蛋糕,顏色像發霉的是野菜豆干鹹蛋糕。「蛋糕的黑是來自原住民的野菜-黑鬼菜,再混入黑豆干與紫地瓜等村料。」吳凱莉說,翻拌手法要很輕,否則豆干容易碎光光。
 
初入口是有層次的綿密感,麻油濃香衝鋒陷陣,馬告細粒猛放冷箭,野菜豆干鹹蛋糕是原住民風味蛋糕的極品,再來啜一口冷冽咖啡,賴在4.5公里不想走。(4.5公里咖啡/197縣道4.5km處)
 
 
●山東小吃的黑米湯包
 
「山東小吃」從路邊到店面,從大陸嫁到台灣的老闆娘陶新平,為了生活把家鄉味嘗試引進,小店生意本就不錯,在地人經常光顧,但她不服氣地說,「外地人一來到池上只想到便當,事實上池上也有好吃的山東麵食。」
 
做湯包從熬皮凍做起,外皮添加紫糯米變化顏色與嚼勁,再搭配一盅上湯熬煮的番茄蛋花白木耳湯,追加一碟鳳梨、蘿蔔、黃瓜醃漬的三色糖醋脆瓜,切一盤新鮮芒果,奉上一壺馬玉蘭、百里香和甜菊熬煮的清新香草茶。
 
誰料想得到吃湯包有如此這般意境!不過以上這一套開價380元,或許是台東小籠湯包的天價,但我感受到向上提升的用心,從蒸籠向外蔓延。(山東小吃/台東池上中山路19號)
 
 
●曬榖場手作坊的超軟Q米麵包:
 
不相信「曬榖場手作坊」米湯種的麵包如此超軟Q,不但不黏牙,膨鬆度和柔軟度均佳,最厲害是麵包散發了長時間發酵的芬芳。
 
潘家姊妹去年以純米粉,打發蛋,夾甜餡,成功創造無添加的台東米蛋糕,今年一樣試驗了好幾個月,將自家種植的糯米煮熟成飯,揉入麵團裡,再分別添加新鮮番茄汁、桂圓酒釀水,以及多穀粉等做成令人驚豔的麵團。
 
米麵團令其熟睡發酵,再包進不同內餡,做出番茄乳酪、桂圓酒釀和紫米五穀等,搭配以製茶手法烘烤的野桑冰茶,一大早享用,幸福一整天。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