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家菜被視為中國宮廷菜代表,起因於光緒年間曾任職內務府的厲子嘉先生,厲子嘉掌管宮內事務,其中一項就是負責審核御膳房菜單,期間得慈禧太后賜名順慶。後來他將宮廷菜譜帶回自家廚房,從此「飲食」成了厲家人最在意的事。
一百多年來厲家菜始終維持講究而低調的風格,宮廷料理的手藝雖然代代相傳卻並不賴以為生,直至1985年才以私廚形式經營,一個晚上、一張桌子,就像在家宴客,又在1990年於澳洲墨爾本開設首家分店,當時厲曉麟先生白天念書,晚上煮菜,對他而言料理是熱情所在,也是厲家人對美好記憶的再現。
料理是美好記憶的再現
原本厲家私房料理並不對外經營,但是隨著時間一久,與之交往的友人都知道厲家人的手藝,每當有珍稀食材便帶到厲家分享,因此縱使在物質缺乏的年代,厲家人在飲食上也從不馬虎。對厲家菜現任掌門人--厲曉麟先生而言,宮廷菜帶來的不只是響亮的名氣,更是溫暖富足的時代記憶。
「眾口難調」是許多廚師職業生涯永遠的難題,然而厲曉麟先生本著對祖傳菜譜的體認與理解,認為做菜是一種自我體現,唯有「信」才做,因此多年來厲家菜不走在潮流尖端,而是堅守本心,以傳統技術保留逐漸消失的料理精神。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