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要推廣國際觀光旅遊的世界城市,愈來愈以「吃」做為號召,來招攬觀光客。講吃,就要講究食安、色香味、價格和服務。在京都,還更標榜食材、多樣、方便、文化調格。這是我兩個多月來旅次京都,吃出來的心得。
我這次來京都大學訪問研究,住在洛北的修學院離宮、晏殊院、詩仙堂一帶,算是遠離商業鬧區的郊外住宅區。所以平時吃的不是遊客常被觀光導覽帶去的餐廳,而是京都人日常家庭生活的食物。
最讓我與內人印象深刻的是附近超市近午和黃昏所推出的各種豐富預煮餐點,從各式便當、沙西米、燒烤魚、煮豬肉應有盡有,而且買的顧客除上班族外,年輕、中年家庭主婦和老人家也是常客,可見「方便」、「多樣」是現代日本家庭食物的文化型態。
另外,我發現「簡約」也是另一個吃的文化。這種簡約文化其實已是日本人吃的常規,一條鯖魚(秋刀魚、鮭魚、鰤魚)、一碟漬物、一盤沙拉、一碗湯和好吃的米飯就是一餐。米飯幾乎是每天不可缺的主食,這在每天電視廣告或是料理節目中,都可看到米的重要地位,而且還極力推銷各地在地新米,就像「地酒」一樣。另外,就是吃拉麵的遍及性也令人咋舌。聽說京都人特別喜歡甜點(和洋都愛)和歐美料理,這與千年古都的歷史成為相當有趣的對照。
就像台灣的「吃遍台灣」電視節目一樣,京都的電視也很流行請名人做、吃、逛料理。雖也有搞笑的情節出來,但比較少出現主持人無聊、無知或無俚頭的問題和表情,也有多一些有關各地料理人和餐館知性的一面。這也是我欣賞日本旅遊料理節目的原因。京都地方電視台也常可看到有在地料理店特色的介紹。
當然除了常民的家庭食物的方便、多樣和簡約文化之外,京都人也很以他們的京料理為傲,其特色就是「在地化」,除鮮魚、野菜、漬物、綠茶,其他在地食材,如地雞、地酒也成為餐館、家庭料理和居酒屋宣傳的賣點。
我們在京都作客也偶會受到招待去享用標榜比較高級的「京料理」,不管新店或老舖,京料理的料理文化總是清淡、菜多,魚為主打,吃起來對胃的負擔較輕,也蠻清爽、健康。當然飲料仍是先來啤酒,後上兩三種好的日本酒。
此外,我也有機會到所謂「有職料理」(宮廷或官邸料理)的料亭。通常在不太起眼的巷內町屋老房內,古色古香,有日式庭園造景作伴,享用放在細心準備餐皿食器精緻京料理,喝大吟釀,聽料亭主人的熱心解說,這當然不是常有的奢侈享受。
我不禁也會想,台北吃的文化又是什麼呢?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