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27 期
 
從「光復土地」到「回歸本味」 彩虹餐廳
作者:古佳峻
  文章瀏覽次數:1398

彩虹=陽光+空氣+水

  與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洪輝祥理事長訪談於彩虹餐廳戶外用餐處,白棚子與走廊有道生態水池,洪理事長撈起水蘊草,蝦魚跳躍,指著自牆外延伸的「循環體系」,他說:「萬物共生,理所當然,但是人類眼中容不下『害蟲』,實際並沒有什麼是『害蟲』,而是必須知道生態循環的每一角色都有存在之必須,像這生態循環,活水,且有各個層面共構,何來沼氣?他們就可以自給自足!」談及近代農業科學一直想盡辦法將有「礙」生產的元素都必須滅除,為求多一口享用的市場經濟,為求增值產量,以農藥殺去各式蟲害,食物鏈循環斷裂,而將土地染毒,「我們需要的是多樣性的生態圈!」

  猶如洪理事長以「彩虹」命名農場及餐廳,因為一道美麗的彩虹必須要有陽光、空氣、水,缺一不可,生態也一樣,每個鏈之間都需要扣合,自然有依存體系讓彼此生存,也只能這樣讓人回到謙卑向自然學習,因為在1950年代以前幾乎是「百分之百的無毒土地與作物」,直至人們依賴化肥與藥物後,夢想著倍增產量,卻忘記「失衡」後大自然的反噬、物產及土地的毒化──於是,「彩虹餐廳」支持生態循環的友善產銷,讓農民、消費者、土地皆是贏家,一個公平交易的平台。

 

從枋山芒果「思想起」

  許多報導介紹洪理事長投入「綠農」的契機始自2006年行經枋山的「怵目驚心」。那時颱風過後,沿途海域一片泥黃,原來是下雨侵襲著裸露山坡,坡上又多植滿愛文芒果,種植量激增,加上長期使用除草劑,環境必然破壞至此。早已關注與監督生態環境議題的他,在2008年集結農友加入綠農運動,成立「綠農的家」,他辭去穩定教職,投身土地永續經營行列,「這是光復土地的運動,不讓人認為只是口號,我們在彩虹農場自耕,將相同理念的農友及夥伴們找回土地、一起下田、恢復生態圈,我們也希望大家的成果擁有穩定銷售平台,不受到市場予取予求,宰割行情,提供『友善』的環境、生產、消費。」

  洪輝祥理事長認為,11年來已有118個農友支持理念,形成生態避難所,保有基因庫,不再農藥,讓光復土地的自然本色更具足能量,周全地讓綠色消費運動與人體的健康價值有了連結,當我們重建土地生命力,「食農」理念推廣進入生活,自然能夠掌控「食安」問題,改變花大錢看醫生,而能花小錢買健康的飲食購物習慣,須要你我從行動做起!

 

有機飲食,不該只是服務有錢人!

  2014年洪輝祥理事長決定自己開餐廳,「綠農的家」不只是農友市集與產地參訪的介面,更希望將這麼好的食材用在對的烹飪與對待方式。2012年曾與台南大億麗緻酒店合作「自然料理」,當時廚藝總監拜訪,看了食材,也參訪農友,過沒多久便來電簽約供應食材,以健康化、西式烹調推銷生機飲食,每份套餐要價1200元,只維持了40天檔期,原因是「來客數太少」,洪輝祥認為這種高單價餐飲變相服務有錢人。

  另外,綠農曾將市面認為品項不好的產品(受到蟲咬者)與學生市場結合,「大學是身體健康養成的重要關鍵時期,當時希望每星期固定配送水果,讓學生以較便宜的價格買到無毒蔬果,但是第二年也就不了了之。」自此洪輝祥理事長擘劃彩虹餐廳,貨暢才能讓農友的成果不孤單,而社會企業的支持才能讓農友永續經營,於是想要證明大家都能吃得起有機餐,來店價位都在180~300元之間,想提供純粹自然的料理風味,不過分調味食材,因為在生態體系中的蔬果格外有力量,氣息絕對與人工肥料灌養的不同!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