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台中市役所一樓咖啡廳,就能認出遠端的Café 1911黑底金字招牌,在白淨內牆中特別顯眼,彷彿氣宇軒昂地宣告著這棟建築的歷史。1911是日本即將由明治轉為大正的前一年,「台中市役所」的前身就是在這個關鍵時刻落成,成為明治末期的台中代表建築。
這個由馬薩式屋頂及愛奧尼柱構成的百年塔樓建築,位於台中民權路與市府路街角,曾經有過數個不同的名稱,「台中市役所」之名是源於1920年至1945年期間,當時台中州轄市的總行政官署,也是日本撤台前著手台中市區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行政中樞。儘管大門的掛牌不停更迭,但二十世紀的這棟建築無時無刻肩負公共事務及行政官廳職責毫不馬虎。直到2002年才終於卸下行政重擔,自2016年起由古典玫瑰園為它重塑形象,以藝術和飲食文創的姿態展開歷史新頁。
烙在建築的歷史印記
依建築物的使用機關與目的大致可分為五個歷史階段,前兩期在戰前、後三期在戰後。包括(一)明治末期1911年以「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建築目的完工,當時是台中首棟鋼筋混水泥建築,也是整匯台灣各大農田水利系統的重要辦公場所。(二)到了大正晚期1920年,日本開始調整地方制度,合併台中與南投兩廳為台中州廳,這棟建築轉供台中市役所使用,做為首任市長金子惠教宣誓就職的重要舞台。
隨著日本戰敗撤離,台灣走過戒嚴、解嚴、自由民主時期,這棟建築也擁有不同面貌,記錄著台中城市歷史。(三)戰後1945年至1986年間由國民黨黨部接管,曾經扮演「台灣省日產處理委員會台中辦事處」和「陸軍第五十四司司令部」角色,爾後長期做為國民黨台中市黨部使用。(四)進入解嚴時期後,建築回歸地方行政機能,由台中市政府新聞室、社會局、交通旅遊局等單位進駐。然而,最終抵不過天災考驗,(五)因為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建築結構性損害,文化局以文化資產保護立場於2002年送交台中市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審議,通過登錄正式成為歷史建築。
文化資產處隨即進行古蹟修復工程,2005年以「台中故事館」重新亮相,做為台中藝文活動據點;為了進一步活化空間再利用,2014年徵求OT委外廠商,最後由古典玫瑰園取得營運權,成為該品牌的第四間文創園區。
藝術美學的經營思維
古典玫瑰園是畫家黃騰輝1990年在東海藝術街開設的藝文下午茶餐廳。2008年開始,營業版圖逐步拓展到美國紐約、加拿大溫哥華及日本、澳洲等地的同時,在台灣也獲取進駐國立台灣美術館、宜蘭美術館及高雄打狗英國領事館機會。
古典玫瑰園的創始者是美術家、餐飲又以英式下午茶為主,其特質與原先的三處文創園區的訴求十分相應,因此過去以延續古典玫瑰園舊有菜單和風格的模式來經營。但台中市役所的歷史形象散發濃厚日本傳統,團隊勢必有所調整。
經營團隊眼中的台中市役所是棟凝聚台中歷史的重要建築,它象徵中區發展的往日榮光,如今商業及行政重心逐漸往西區轉移,承接建築營運的古典玫瑰園只好透過餐飲美食吸引人潮,期盼讓建築導覽與藝術中心喚起人們對古蹟與歷史文化的重視,重振中區過往風華。
台中市役所的經營也象徵古典玫瑰園挑戰將英式下午茶品牌延伸至其他古典文化的可能性。所以團隊並沒有硬是將英式下午茶置入台中市役所,而是活用自身茶飲資源,順著建築的文化脈絡推敲出符合日本懷舊氣氛的餐飲經營風格,規劃出一樓「Café 1911」、「昭和沙龍」兩個餐飲和茶飲空間和二、三樓的「藝術中心」。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