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30 期
 
餐飲消費-「友善農業社群生態圈」為台灣米食文化注入創新的力量
作者:編輯部
  文章瀏覽次數:845

  根據2015年巴黎氣候高峰會提出的「千分之四」倡議曾指出,節能減碳已不足以跟上氣候變遷的速度,唯有透過農業實施「友善生態農法」,才能讓土壤復育、減緩氣溫上升。由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及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等民間團體及單位共同發起的「2016友善米食文化創興運動」,集結了台灣本土友善農耕稻米的耕作者、加工者、餐飲業、通路、社群、學校、機關團體等串聯成多元化的「友善農業社群生態圈」,藉由「綠色米食地圖、家庭糧倉方案、長期飯票計畫、有機3.0參與式保障系統(PGS)、百變餐桌、食農教育」等相關機制,讓「米食文化」滲透每個人的生活,共創一個更好的農業與健康飲食未來。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