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30 期
 
達美樂科技創新賣披蕯 鼓勵店長轉加盟共創業
作者:洪雅齡
  文章瀏覽次數:8965

  達美樂(Domino's Pizza)是全球最早發展外送披蕯的品牌,長期投入創新研發,自許為科技公司在賣披蕯,紐西蘭首推機器人外送比蕯,在台灣也擅用大數據掌握客戶需求,營業績效超越往年,並已設定18分鐘外送到達的目標。

  達美樂也是全球第二大披蕯連鎖及外送餐飲品牌,1989年開設台灣第一家分店,比全球第一品牌必勝客(Pizza Hot)晚三年來台。2007年1月1日晶華國際酒店集團正式併購台灣達美樂,持續強化商品創新及科技應用,逐步展現品牌獨特魅力。

  世界級品牌在地深耕,目前在台市場營業規模穩居第二,也是唯一鼓勵店長轉任加盟店東的系統,2016年底總店數可達135家,其中直營店23家,其他都是店長投資開設的加盟店。

  「8825252、爸爸餓我餓我餓」,以及「達美樂,打了沒?」兩句逗趣的廣告標語在1995年電視廣告出現後,連兒童都可琅琅上口,帶動品牌一砲而紅,老外男主角是當時的董事長歐陽心諾,廣告爆紅使達美樂幾乎成為外送披蕯的代名詞。達美樂店數規模排第二,品牌知名度卻超過其他業者。

  根據《全美餐廳新聞》(Nation’s Restaurant News)報導,2016年全美成長最快的10家連鎖餐廳,成功原因主要是能提供可靠食物,也擴張到新領域新地盤,以各種作法體貼消費者,並推出行動裝置預先點餐付費App等。

  達美樂在美國年度前10大成長最快的連鎖餐廳中排名第七,達美樂的成長不是來自開新店面,而是藉著提高每家門市的業績,推升整體業績估計成長達 14.5%,年度業績成長率在成長最快的百家連鎖餐廳中排名第一。

 

達美樂創外送系統  骨牌Logo全球知名 

  達美樂於1960年成立,當時湯姆·莫納根(Thomas S. Monaghan)與哥哥買下密西根州伊普希蘭堤市的披蕯店,付了75美元訂金並借了500美元付餘款。八個月後,哥哥退出經營,湯姆用一台二手福斯汽車作為退股金,正式創辦Domino's Pizza。1989年成立第5000家店,同步開設台灣、法、荷、韓第一店。

  經營之初,湯姆發現沒有宣傳,營業額有80%來自外送,卻花掉80%時間服務餐廳內客人,決定撤掉店內桌椅,首創披薩外送系統,提出獨特銷售理念:「剛出爐、熱騰騰的披薩,保證30分鐘內送到家!」經過多年蛻變,提供外帶客戶更多優惠選擇,並以「快、熱、送」宗旨,維持服務品質。

  Dominos英文翻譯就是骨牌之意,創辦人選擇了骨牌上的一點及兩點作為商店標誌,單純認為,經營一、兩家比蕯店就心滿意足,隨著事業快速拓展,單純好記的達美樂LOGO成了全球連鎖品牌標誌。維基百科指出,Mr. Monaghan於1998年退休,以近10億元賣掉多數股權,仍持有27%股權。

  達美樂總經理王天佐表示,達美樂每兩年就會召開全球大會,他們自認為是科技公司,只是剛好在賣披蕯,所有營運及作業流程都是不取巧的「Stupid, Simple」,披蕯製造一個環節扣一個,無法隨便,如同骨牌效應,60年來流程、精神都一樣。

  達美樂在全球都走外送系統,經由語音查詢就可透過最靠近的分店接單,而為達到服務效率,仍陸續展店。與一般連鎖業不同,達美樂門市不需要在大馬路上,反而可在巷內,只要能容納烤箱,員工作業區等空間,多能省下大筆租金。

  達美樂全球店數為1萬2000家,2010年上任的美國總公司CEO Patrick Doyle為企業設定願景,希望2018年全球店數可達1萬4500至1萬5000家,有意挑戰全球最大品牌,而持續投入科技研發,機器人外送及點餐,食安控制等都是重點。

 

台灣60億市場規模  三大品牌分庭抗禮

  據了解,台灣披蕯市場年產值約60億元,主流品牌算三強鼎立,包括美國品牌必勝客及達美樂,以及三商集團旗下自創品牌拿坡里。至2016年第三季,前三大連鎖品牌店數是,必勝客207家店,達美樂約132家店,拿坡里90家店,產品各領風騷,各有獲利表現,20多年來三大品牌構築出高門檻的市占率。

  比起台灣每年上兆元的餐飲市場規模,王天佐客氣自嘲賣披蕯「這是個很不起眼的產業。」他說:「我們也只是很stupid,很simple,務實地落實所有流程。」

  王天佐表示,2016年底店數可達135家,明年也許會回到過去曾有的高峰141店;為提高服務滿意度,避免客訴,將透過科技協助,盡力達到18分鐘送達目標。今年11月推出更親切的新版面訂購系統,也有手機版。

  台灣市場仍以怡和集旗下的必勝客為第一品牌,王天佐不斷強調必勝客是可敬的對手,有許多創新優秀之處值得學習。2016年在台30週年的必勝客有不少餐廳規劃內用座位區,與達美樂在市場定位上確有區隔。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