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和幾位朋友在國外一個公認的美食之都,吃了一家義大利餐廳。菜單上除了菜名之外,還有詳細的義大利文說明。當下,友人們不約而同拿出手機拍照,然後查看翻譯說。現在不管是使用蘋果,或是SONY、三星、宏達電手機,透過IOS系統或Android系統下載翻譯App,都有此功能。顯然到異國餐廳用餐又多了一個樂趣。
不同的翻譯App出現不同的翻譯結果,討論這些翻譯出來的不同字眼,又增添了席間用餐的趣味。事後,我在兩家法國餐廳用餐情境亦復如此。
因為我有這樣的體驗:因手機上有翻譯工具的使用便利,所以很希望台灣餐廳的中文菜單,能盡量多一些詳細的描述與說明,以增加外國客人對中國菜的了解與飲食樂趣。
日前在中天電視台看到旺旺集團蔡衍明董事長於「旺旺孝親獎」頒獎典禮的演說。他除了表彰中國人對長輩的孝道美德,也提到了胡志強先生告訴他「在外國字典裡找不到『孝順』一詞『正確』、『直接』的翻譯」。個人認為,雖然有人譯為「filial piety」,卻也只是一個意譯的「外來語」而已。
當有一天,中華文化能隨著國力強盛,成為世界強勢文化而「龍行天下」時,或許英文字典就會出現「孝順」的「英文字彙」了。這讓我想起外國人已經能琅琅上口「Chinese 功夫」、「風水」等「中國式外來語」。
如果台灣全力推展中華美食,「牛肉麵」、「小籠包」、「甲魚湯」這些詞彙,也很快就會成為各國通用的國際語言。可惜的是,台灣有許多特色農漁產品,都沒有有計畫、有系統地推廣成「台灣美食」,以作為發展觀光產業的利器。真希望有一天,「台灣美食」四個字,也可以成為外國用語,直接的表達。
了不起的「外來語」。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