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把慢食掛在嘴上,有些人把慢食當做態度,但慢食絕對不是慢慢吃飯如此淺薄而已。十一月初走訪義大利西西里島中部小鎮Alia,來到唯一獲得慢食認證餐廳的Lago Verde Agriturismo,跟著農場父子Lino與Vincenzo體驗當紅的慢食生活。
沒想到慢食生活就在眼前!Lago Verde Agriturismo占地十公頃,Giusy D’Andrea Lino是主人也是主廚,他的兒子Vincenzo Rinchiuso是民宿的經營者,他秀出手機裡的照片告訴我,上個月才有兩位韓國女孩來此,與他父親一起下廚學習義大利料理。
十一月的西西里氣候和暖,農場產量最大的番茄已經打泥裝瓶,甚至當做住客的迎賓禮,Vincenzo一大早便吆喝大家隨他下田,介紹農場裡的蔬菜水果與香料,採收完畢的橄欖還找得到倖存的成熟黑果,柑橘和檸檬垂在樹上結實纍纍,信手摘下整把紅胡椒粒緊張啃食,彎腰拔起野奧勒岡葉感受前所未有的濃香。
最稀奇的是仙人掌果,有紅有綠有黃,去刺剝皮,果肉帶籽,似芭樂心,滋味如同綜合熱帶水果,但汁清味爽,不過隨處可見的仙人掌樹,楞是把西西里島想成非洲沙漠。
住在Lago Verde Agriturismo,除了向Lino學習義大利料理以外,還有幾個相關行程,不是觀光而是探訪小農,因為慢食是從土地出發,但具體的意義除了大量使用自家或附近種植,幾乎是零食物哩程的食材以外,還有製程,以及友善土地等等更多的認識。
以三餐都要吃的麵包和麵條為例,Vincenzo表示,自家農場使用的麵粉是他扛著杜蘭小麥,到阿格里真托的小麥坊用傳統石磨所磨成的,而且每次不能磨太多,快用完了才能再去磨。一開始我不懂為什麼要如此麻煩?但跟著Vincenzo走一趟便知道其中道理。
不過這趟路可讓所有人氣喘噓噓,石磨坊遠在深山裡近河水邊,號稱是義大利百大景點之一,卻荒涼無比,主人不是農夫而是建築加機械工程師Pollina。
這座石磨坊建於1882年,於1946年電力普及時漸漸荒廢,從小住在附近的Pollina,在1996年取得石屋並復舊如舊,發揮他的專業,截流河水,利用10公尺落差產生的水流動力,帶動齒輪,而讓重達一公噸的石磨旋轉,並調整出每一秒鐘轉動一圈的慢速,把杜蘭小麥研磨成粉。
「一秒鐘進水八十公升,一小時最多磨完一百二十公斤的小麥,現磨的麵粉是活的,吃到肚子裡仍是活的,有營養又好吃。」Pollina的主張獲得不少人的支持,包括Vincenzo在內,大家都習慣揹小麥來磨麵粉,這也是舊時農夫的生活習慣。
拒絕用電也是他的主張,西西里島唯一一家石磨坊故意不裝燈,陽光透窗灑落,在半昏暗的環境裡,認真聆聽Pollina闡述人類如何把小麥磨粉,做成麵包,當做主食的歷史,他比手畫腳還用模型道具輔助說明,微弱光影打在臉上,像極了一位使者降臨,引領大家運用專業技能,回歸古人生活,重拾健康之道。
除了麵食以外,西西里島飲食不可或缺的還有起司,一大早趨車前往白色村莊Marcato Bianco,這個村莊的居民不到500人,但羊隻頭數上看3000,今天早上準備在Tripi羊奶起司廠吃早餐,但一進門很陰暗,四個燈壞了三個,餐檯上只見冷麵包、羊起司和各種果醬,肚子空空卻沒有胃口。
然而轉身走進工廠裡,眼前一片光明,兩個不銹鋼槽正在凝結羊奶,其中有一桶熱呼呼冒著煙,正是即撈即食的新鮮Ricotta起司。Mrs. Filippa是這家羊奶起司的第三代傳人,與他的先生馬利歐承接家業,兩個大槽同時運作,另一桶則在製作熟成Pecorino起司,一起操作是為了有效利用乳清。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