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由於國際上對於海洋生態保育越來越受重視,其中鯊魚的保育更受國際環保團體的關注。鯊魚是許多國家漁民及民眾傳統經濟利用魚種,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 (FAO) 的統計資料,全球鯊魚漁獲量在1950年代為27萬公噸,在1980年代為60萬公噸,到了2003年達到最高點,為90萬6,000公噸,然後逐年下滑至2010年為73萬8,000公噸 (如圖1)。而台灣地區鯊魚漁獲量在1980年代為2萬公噸,在2005年達到最高點為3萬5,000公噸,至2010年下降至1萬3,000公噸 (如圖2)。台灣地區產量約佔世界鯊魚總產量的3%,生產規模為世界第五位,鯊魚對於國內動物性蛋白質及糧食之供應、漁民生計及漁村經濟等具有很大的貢獻。
鯊魚的種類超過四百多種,是一種世界重要的漁業資源,分佈於全球各海洋,屬於食物鏈較高層的物種,根據科學調查結果,大部分為漁業所利用的鯊魚資源還能維持在一定資源水準,可提供人類持續利用,少部分族群較小的大型鯊魚,如鯨鯊、象鮫等因成熟緩慢,必需予以適當的保護及管理。隨著亞洲地區經濟發展,市場對於代表著財富與尊貴的魚翅需求大量增加,大量的消費利用魚翅,對於海洋中鯊魚的族群數量,將造成重大威脅。海洋生態系中鯊魚數量的減少,引起保育團體的關切。本文以生物及生態的觀點,來說明鯊魚資源保育的重要性。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