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很多人說,思鄉、想家,念的就是在家的菜餚。難怪有人會說,遊子回家一定要吃某道菜,才算真正回到家。每個家都有自己的味道;不同家鄉當然也有不同味蕾的記憶。這個記憶可以隨著每個家鄉的一份子,走到天涯海角。
因此,任何人一旦離家,難免會想家、想家人,也想家常菜。台灣人到國外會想家鄉味。在台灣的東南亞新移民(工)當然更會想他們的家鄉味。想解鄉愁,就做家鄉菜來吃,最好還要與其他姊妹和弟兄一起用舌尖回憶家鄉。
幾年前,我做過在台越南女性配偶所開小吃店的田調研究,就發現這些越配透過經營越南小吃店的料理,不但可以解鄉愁,還創造經濟自立,更可以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和網絡,進一步融入台灣這個將長期客居的新故鄉。
近日我讀了一本「南洋台灣姐妹會」寫的新書,由25位東南亞新移民親口說、親手做的家鄉菜食譜和她們的味蕾回憶及台灣經驗。每一位姊妹就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秘密鄉愁,更有一段欲言又止的台灣新家情,還有一道勾起她們想念家人的家鄉菜。
看完這25個感人故事之後,心情確實是有一些起伏,唯一想到的是祝福她們在台灣也能找到回家和有家的感覺和幸福。
書的後面63頁,介紹了上述來自南洋6個國家的25位姊妹、31道素人食譜。我看著菜色和照片,想著它的味道,心情也頓時恢復平靜和輕鬆。下面就是這6國的31道菜:
柬埔寨:柬式蒸玉米點心、醃黃瓜、柬式豬排飯、香茅魚湯米線
越南:鮮蝦春捲、法越羹湯、酸魚湯、黃薑煎餅、越南粽子、炸春捲
緬甸:涼拌茶葉、梅干扣肉、緬式醃魚
印尼:印尼辣醬、巴東牛肉、印尼辣鳳梨、雞肉湯、薑黃飯、印尼海鮮炒麵、蔬菜餅、斑斕糯米丸子
泰國:泰式白切雞、打拋豬、泰式湯圓、涼拌豬肉、泰式酸辣湯、涼拌青木瓜
菲律賓:Tinola chicken(紅燒番茄雞塊*)、Pinakbet(苦瓜蝦醬豬肉*)、Cebu Puklay(宿霧煨牛雜*)、Pancit Palabok(蝦子豬肉拌冬粉*)
*是本文作者依據書中食譜(食材和作法)所加的菜名翻譯。
在餐桌上的這31道菜,其實也是她們心中的家鄉。上面這些菜,或許在泰國、越南、印尼和其他南洋餐廳也吃得到,但我相信這些姊妹自己下廚做的家鄉味,感情一定比較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