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15日,是我加入財訊月刊工作的第一天,認識了孫社長。其後連續十二年的尾牙,都在天廚菜館慶祝,社長啟開了我對北平菜的了解。
對同事而言,他開啓了許多人投資的知識,他懂得太多,除了股票、房地產、藝術品、紅酒、美食、咖啡……會賺錢的我都沒有專心學,但他放手讓我專心做記者的工作,讓我擁有二十年媒體黃金時代,也是過去工作中最美好的時光。另外我在社長身上偷偷學到的是吃喝方面的美食知識,尤其在天廚。
從社長那裡學到的第一件事,是去公司附近天津街上的優咖啡店吃午飯。剛開始上班的日子其實沒有常去,只在隔壁的燒臘店吃三寶飯解決午餐,走過時會看到社長在那裡喝咖啡,其後有機會去「優」吃簡餐,餐點很普通,但是老闆姊妹倆煮的咖啡真好喝。慢慢發現,其實社長是來喝咖啡的。
有時候社長看到我們同事在,不好意思進來,通常他禁不起咖啡誘惑,還是進來喝一杯,順便幫我們付帳,我們就很開心跑了。二十年前他已經自己動手煮咖啡,追求自己喜歡的咖啡口味。我到了去年才專心學泡咖啡,功力和努力真的相去甚遠。

而我認識北平菜是在財訊第一次尾牙,天廚菜館。其後的十二年印象中,尾牙的地點都在天廚,有很多同事結婚也在天廚宴客。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社長宴請重要客人時,能夠被社長點名當陪客,因為除了有特別的菜色外,也能聽到更多五花八門的知識及商場形形色色秘聞。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天廚的第一口菜:一塊芥末芹菜。濃烈的味道嗆得我不知所措;對於芹菜可以這樣烹調,也驚為天人。從此以後到天廚,梨山芹菜是必點菜色。
回想當年,覺得自己是土包子,什麼都不懂,只覺得尾牙的菜很豐富很好吃。十八年前,有一次社長宴請新聞界前輩,他侃侃而談,解釋什麼是「鮮」,也就是說魚加上羊就是鮮,天廚的廚師研究出用鯽魚和羊肉煮湯,湯汁極為鮮甜。這道菜為老饕喜愛,所以這一道「魚羊雙鮮」上桌時,大家都搶著「嘗鮮」。
當晚社長還特別點了一條魚,他娓娓道出這魚的來歷:只有在長江出海口鹹淡水交界處生長。現在能吃到,都是台灣漁民和大陸漁民海上交易來的,此菜上桌時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名字,後來才知道是鰣魚。鐡板鰣魚也是招牌名菜之一,尤其對許多懷念故鄉的外省族群更是喜愛。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