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學徒生涯,入行已20年的李佳和仍歷歷在目:那是段離鄉背景的苦日子,卻也是確立志業的重要里程。
談起「師徒制」,許多餐廳大廚總是又敬又怕地細數著:「要是沒做好,師父盤子就丟過來了啊!」、「師父說一我們不敢說二」……但桃禧航空城酒店花水木日本料理餐廳副主廚李佳和講起師父,少了這些恐怖場景,永遠是一副「大哥是對的」模樣。
這位「大哥」,不僅成就了李佳和的廚藝,更是他學習待人處事的人生導師。
師父如至親 教做菜也教做人
69年次的李佳和身形清瘦、笑起來眼睛瞇瞇的,可能是個性質樸使然,看上去竟有剛入行的青澀感,但其實今年是他踏入餐飲界的第20個年頭。儘管早已熬出頭擔任副主廚,談起學徒生涯仍歷歷在目。李佳和說,那是段離鄉背景的苦日子,卻也是確立志業的重要里程。
1983年,台灣出現第一家日本懷石料理七都里(新都里前身),不僅開啟台灣日本料理新頁,更成為政商名流集會據點,叱吒風雲一時。而後十年間,七都里原班人馬在台北各地開枝散葉,其中天樂日本料理於天母打響名號。那年,李佳和國中剛畢業,跟著哥哥在嘉義的日式餐廳當學徒。餐廳師傅隨口問他想不想到台北試試,他也隨口答應,就這麼隻身北上進入天樂,「我那時才見識到,原來日本料理不是辦桌的那種大盤生魚片。」
原本只是不愛念書想學一技之長,李佳和慶幸自己能進入頂尖體系學習正統懷石料理,更沒想到結識了影響他一生的恩師劉燿榮。李佳和回憶,劉燿榮的料理技術常令他嘆為觀止,而且有問必答、傾囊相授。他也說,師父不打不罵,只是把「觀念態度」掛在嘴邊,要求他「凡事做到好,做不好不如不要做」,如今這箴言仍是李佳和心中的一把尺。
此外,同為南部人的劉燿榮對這個嘉義來的小伙子照顧有加。有次李佳和出了小車禍,怕人擔心不敢吭聲,但師父一眼就看出不對勁,夜裡急忙帶他上醫院掛急診,他央求劉耀榮千萬別告訴家人,那一刻他才明白,原來在外打拚還有師父是靠山。
「師父不只帶人也帶心,如果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我。」這一跟,李佳和前後跟了劉燿榮12年,超過一半的廚藝功夫都是跟著劉燿榮練就。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