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有不少機會出國,幾乎都是應邀開會,很少是純觀光。但我倒是都能把握機會順便做個「隨緣旅遊人」,在開會地的異國城市裡,一定專程參訪文化、藝術、學術機構,或是參加城內一(半)日遊或市郊名勝之旅。另外,我一定會設法知道哪裡可吃到當地的名菜美食。如果記憶深刻,我甚至還會再訪去過的餐廳,品嘗吃過的美味料理。
對我來說,在工作之餘偷閒旅遊的兩個重點,就是美景和美食,而這都跟文化的薰陶有關。更是在已經全球化的世界裡,還特別值得珍惜和欣賞的在地文化學習。
談到美食,我不太會刻意去找名廚或名店,但會探尋名菜,尤其是在地名菜。我長年來的經驗顯示,名廚未必在地化,名店未必名符其實,而名菜又未必合我意。所以,個人的胃口和品味,到頭來還是關鍵。當然,有時候有特色的餐廳還是吸引我造訪,不光是「吃」,還欣賞飯店的建築、擺飾和服務。
時下的觀光新趨勢,有音樂之旅、生態觀光、博物館鑑賞,或是文化資產和古蹟旅遊。但還很少打著「美食之旅」做確實的「組團」號召,這就說明味蕾的體驗很難制式化和集體化。美食之旅恐怕也只能在親朋好友之間進行,因為好吃的美食標準,除了有主觀成份,更需要有「好伴」以及分享的情感和氣氛,否則即使美食當前也難盡興。掃興的大伙吃美食,不如獨自地欣賞美味。
我身邊剛好有一本書,就叫「一生必遊的500美食之旅」,原書名是Food Journeys of a Lifetime(國際地理雜誌出版,2014)。我常順手翻閱,過足「臥遊」癮。它不是高檔的米其林名廚指南,也不是一般「俗而大碗」的觀光導遊手冊,而是將旅遊、美食資訊和介紹,做豐富的搭配。它會介紹特產與食材(如各地「國菜」)、瀏覽著名市集(如歷史悠久的的食品店和街頭市集)、提醒節令美食(如各地新年美食饗宴)、提供各地特殊料理文化和烹飪教室的資訊,也沒忘記點出著名的熱門街頭小吃和全球的美食城(如魁北克料理、東京居酒屋、港式點心、雪梨海鮮、倫敦的環球美食、馬賽的法式魚羹汁),當然也免不了會提到一些天價的極致豪宴和頂級美酒。吸引我細讀的還包括書中所寫的十大文藝酒吧、十大修道院美酒、十大咖啡同好會之城市。
各位不妨跟我一樣,在旅遊之際,盡量找機會去嘗嘗在地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