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參加一個客家研討會,會中聽到一份100家台灣旅行社對客家觀光旅程的問卷調查結果。讓我驚喜的是不少旅行社回答,最能代表客家文化的元素就是「客家美食」,這也正是他們安排客家文化旅程時的重點活動。
我在之前的專欄曾針對客家料理的傳統和現代寫過一些看法,我的基本論點是:客家美食傳統的精髓食材和口味要保存,但調味和作法可更健康、更有創意些。但我也覺得,不宜為了花俏而走偏鋒,變得完全失去客家原味。因此,當旅行社在安排客家美食旅程時,就應特別注意客家料理的元素和品質。
我說的不只是價位,而是要真的美味。我聽說,時下許多客家旅程安排的客家料理竟然「價廉物不美」,以致造成了客家料理「便宜、大碗和粗俗」的錯誤印象,這不但不可取,更糟蹋了客家菜的名聲。
若以上述觀點來檢視客委會積極推動的浪漫台三線的客家文化觀光政策方向,客家美食將應該會是一個重點。但什麼是直通桃竹苗三縣客家文化帶台三線的美食,倒是值得好好討論和講究。如果能以「客家美食」來打造浪漫台三線的一項特色,未嘗不是提升和推廣客家文化的好招數,說不定還可以「創造」出一個浪漫的「傳統」。
如何設計「美味可口、價位合理」的道地(在地)美食就是有意思的挑戰。料理的設計當然要分三餐,也要分半日遊、一日遊和雙日慢遊的各餐,我甚至覺得,各餐各道菜全都應該可以吃出客家味,包括前菜、主食、飯後點心和茶飲。
道地台三線客家家常佳餚和醬料不可少的包括:客家小炒、鹹湯圓、仙草雞、麻竹筍燉蹄膀、酸菜竹筍三層肉、排骨筍乾湯、柿子雞湯、南庄麵、薑黃老薑麻油雞、覆(福)菜雞湯、豬油餅、三角圓(水晶餃)、牛汶水、菜包(豬籠粄)、芋頭飯、柿餅、燒仙草、桔醬、茶油、酸柑茶、東方美人茶、關西紅茶等。如何將上述客家道地菜搭配成幾種正宗vs.創新的不同菜單,就得靠在地廚師了。
我相信台三線沿線的有心餐飲業者,可以各自以「傳統」和「現代」的對照名號,推出自己的特色餐,如果調配得宜,一定可以吃出讓人感動的浪漫台三線客家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