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是中國內戰時空下,在台灣土地上所形成供軍人及其眷屬暫時居住的簡易房舍。但隨著時代巨輪的轉動,眷村居民的身份認同議題已由社會話題,落實成為實際地改建拆遷的同化行動。因眷村聚落的瓦解消失,迫使部分在原聚落經營餐飲生意的店家不得不向外遷徙,也因此台灣餐飲市場出現新的競爭者-「眷村菜」,這料理不但遍地開花,相關食譜書籍更是大行其道,「眷村菜」儼然已成為中華料理的新新流派。
中華料理博大精深,「眷村菜」的技藝特色是什麼?歷史背景是什麼?「眷村菜餐廳」賣什麼?對現今台灣餐飲文化的衝擊又是什麼?從眷村歷史紀錄與餐飲市場現況,找尋消失中的眷村文化對中華料理的意涵及影響。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