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期的專欄討論過台菜菜系的特色及其定位。如果我們真有心要推廣台灣料理(台菜)到世界,就該從食譜選擇、食材特點、烹飪技巧、口味偏好,和飲食史故事這五個面向下手,融會貫通出幾套可以做為推廣、宣傳和示範的「模組」;透過公(政府的文化、觀光、族群部會)、私(餐飲公會、旅遊協會、飯店、餐飲學校)的管道去落實。
就傳統美食的料理定義,台灣或許尚未能登榜,但近年在飲食全球化和在地化並存,草根化和異質化同生,以及道地與融合共存和所謂「食酒旅遊和觀光」(food and wine tourism)方興未艾的大趨勢下,台灣美食已在國際不同旅遊圈受到一定的注意和青睞。
最新的消息傳來,訂房平台網站Booking.com根據全球旅客評論選出「全球十大道地美食目的地」,台灣的高雄就以新鮮豐富海產聞名而獲選為第二名。另外,新竹市則入選為全球小吃愛好者必須朝聖的城市之一。
這個網站調查最大的特色是從廣大「旅遊觀光客」,而不是幾個米其林美食評論家來看「美食」。另外,我認為它是從「城市的美食品質和接近性」來評料理,而不是「選個別菜餚」或「名廚」來比高下。說得更清楚些,這就涉及當下全球美食的另一新潮流,亦即「風土料理」(或稱在地特色料理),法文稱之「terroir」。台菜裡的天、地、人三元素,也都有其道地的特色。
在風土料理的新定義下,台灣美食正好躬逢其盛,這確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定要抓住時機,順勢將台灣料理推向全球。
怎麼做?我想到當下的一個推廣策略,就是配合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將台菜美味搭配其中,成為台灣軟實力外交政策之一。外貿協會這兩年都大力舉辦新南向台灣形象展(Taiwan Expo),台灣料理當可成為固定內涵。未來三年可挑選幾個優先國家試點,如越南、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和印度。我也想到交通部觀光局、台灣觀光協會、華航、台灣著名飯店和高雄餐旅大學,它們也都順理成章是合辦單位。
從新南向到亞太,再到全球是合理步驟。將台灣料理推到世界,不但可豐富新南向政策的文化內涵,還可藉此提升台灣國家文化認同,也更可推動台菜相關產品和台灣觀光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