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43 期
 
金庸大師的人菜合一
作者:陳飛龍
  文章瀏覽次數:1477

  20181030日,金庸大師在香港辭世, 享壽94歲。噩耗傳出讓華人世界震驚,更讓無數金庸迷的人生地圖中留下惆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期間,台灣報社開闢「金庸與我」徵稿,亦有遠流出版社於華山文創園區展出的「金庸紀念館」,讓大家再回顧聚首。金庸大師的魅力與影響力,已深植各界,也深入人心。

  個人是金庸大師的粉絲,也是愛吃成癡的人,深刻覺得大師武學小說中寫江湖事、男女情愛、文學詩詞、人生哲理外,對於飲食情節與餐會場景的描繪,更扮演重要角色。我從《天龍八部》中,找到大師對飲食的描述、食材與地理風采、吃食與人性之間的奧妙連結,在此分享與各先進。

 

一、提到飲食,必將地方產物和地理位置結合:男主角段譽一路從雲南往東前行,進入江南,書中以「在菜餚中也沒了辣椒」表述地理位置;隨後出現「水面上全是菱葉和紅菱,阿碧順手採摘紅菱,分給眾人」畫面,出現江南湖塘情景。

二、大量介紹地方食材入菜,點明各地不同料理手法:如,姑蘇慕容家的侍婢阿朱與阿碧準備宴請段譽與鳩摩智的料理:菱白蝦仁、荷葉冬筍湯、櫻桃火腿、龍井菜葉雞丁、梅花糟鴨、翡翠魚圓等。描摹的江南是物產豐富的,更因盛產稻米衍生特色的「糟」料理。

  四川是白酒產地,是以當段譽在四川賈老家留宿時,提到蜀地菜餚,更描述「鄉下土釀大麯酒」饗客。個人常覺得,讀到大師的武俠小說,對各地方菜式的描述,就像上了堂地理課和現代餐飲課程。

三、常用鮮花水果入菜,中餐奧秘不亞於現代西餐料理:書上有一段描寫「每道菜都十分別緻,魚蝦肉食之中混以花瓣鮮果,顏色既美,且別有天然清香」。「四色點心︰玫瑰松子糖、茯苓軟糕、翡翠甜餅、藕粉火腿餃,其形狀精緻,都似不是做來吃的,而是用來玩賞般」。可見鮮花水果入菜已是中餐的拿手了。

四、透過描述主角的用餐情形,表達主角的出身與心境:「女真人大擺筵席,歡迎喬峰,那兩頭猛虎之肉也做了席上之珍。喬峰半月來唇不沾酒,這時女真族人一皮袋、一皮袋的烈酒取將出來,喬峰喝了一袋又是一袋」;相對於「在曼陀山莊的雲錦樓,段譽又吃了一頓。這次王語嫣的母親對吃的就沒有那麼有講究了。只是大魚大肉,熊掌、魚翅的猛上。段譽出生王府,早就吃膩了這些」。人的出身與當下心境不同,對食物的欣賞程度也不同。

五、賦予食物不同的功用,如分辨身分、考驗心性、表達情感或儀式:如,阿朱道:「我們做叫化子的,吃月餅還能有什麼挑剔?」,再來,當天山童姥引誘虛竹和尚犯葷戒,大肆以「紅燒肉、清蒸肥雞、糖醋鯉魚、火腿、海參、熊掌、烤鴨」等豪華饗宴,考驗其定性與耐力,此景真是太虐心了。又如,喬峰喝這「絕交酒」也不是人人都能與喝的。

六、從主角吃的態度與菜色的呈現,刻畫個性:如「鍾靈在屋頂橫樑上吃著蛇膽炒的瓜子,順口隨意往下吐去」,此人性情古怪,接著描摹她養的閃電貂,捉弄情景。話說這「閃電貂」也是大師最想帶著闖江湖的寵物。又,段譽能猜出慕容家侍婢阿朱與阿碧各是做哪道菜,端從菜的樣態看出兩人的性情差異表達之巧妙。

七、透過「吃食」傳遞男女情愛:男主角段譽有吃福,與各女角間吃食情節令人生羨;還有喬峰與阿朱、阿紫的對話,在客棧中寒漠間,也以吃來傳遞關愛之情。

八、多處描寫異族飲食︰如「東首席上吐蕃王子喝了幾口酒,抓起碗中一大塊牛肉便吃,咬了幾口,剩下一根大骨頭。」書中描寫吐蕃、女真、西夏、契丹族人的吃食,羊羔、猛虎、喝烈酒等,把酒歡暢的場合,多有陳述。

 

  除了上述《天龍八部》的例子外,另外作品也常見大師看重飲食具關鍵角色,如《射鵰英雄傳》黃蓉為洪七公所做︰叫化雞、花瓣兒蒸雞、鮮菱荷葉羹、八寶肥鴨等;《書劍恩仇錄》的杭州美點也令人垂涎:清炒蝦仁、椒塩排骨、醋溜魚、韭黃鱔背等。讀之,不禁讚嘆大師淵博的飲食經緯,既深且廣。

  《天龍八部》於1963年開始香港《明報》連載,那年是我進入企業首發作品「水晶肥皂」上市,日常忙碌緊湊的工作,閱讀每期《天龍八部》,是生活中的重要精神食糧,給我莫大的慰藉與鼓勵。對業務上縝密的思考和布局、商場上人際關係,無形中有很大影響。13年前大師來台,幸蒙親贈簽名的《天龍八部》新作,猶感機緣巧合。大師曾表示「《天龍八部》部分表達佛家的哲學思想,人生大多數是悲觀不幸的」,個人讀來亦感受「一頓美味用心的料理,也是給人生的小確幸,涵養人生的真諦與信仰的價值觀。」

  金庸飲食是華人世界「文人接頭」的餐會,能一見如故的心靈密碼。本人做個愛吃且開設餐廳的人,多年來努力營造餐廳氛圍,讓餐廳裡不認識的客人間,都有與「故人」一齊用餐的感受,實為金庸使然。讓餐廳經營不再只是世俗的商人,而是中國飲食文化傳承的人;廚師也變成是飲食文化的實行者;服務人員是文化交流的使者,而通關密語就是大家留著相同的血液,都受金庸飲食文化薰陶。

  回想當年金庸大師在《明報》寫社評,將之推上香港智識份子必看報紙的地位,受惠書中對飲食的描述,讓智識份子及社會中堅精英能熱愛中式菜餚,樂於在生活上與飲食融合。大師更改變武俠小說在文學歷史上的地位,間接讓小說裡主角所吃的菜色及餐席的精心安排,啟發現代餐飲業經營與定位飲食文化;影響大眾對飲食的講究,視為生活品質的一環,更突破傳統「君子遠庖廚」的思維。

  個人喜歡閱讀武俠小說,從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90餘冊的線裝書啟蒙。猶記初中時,在宿舍晚上睡覺時拿著手電筒,躲在棉被裡練功的情景,爾後更廢寢忘食遨遊在金庸大師的江湖。如今,大師雖不在江湖,然個人受益於大師的餐飲文化思維與價值觀,將會繼續傳承發揚。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