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菜農藥很多,不要買啦!」相信大家去買菜時經常會接收到這樣的建議。但是,你有仔細想過,為什麼要使用農藥嗎?為什麼會有農藥殘留?「農藥很多」是多少?有農藥就不能吃,等於有毒嗎?
現今農藥檢驗技術可檢測到的濃度愈來愈低,但並不代表有農藥殘留的農作物就是有毒不能吃的。檢出農藥殘留可以分為以下三種狀況:
ㄧ、檢出農藥殘留但未超過農藥殘留容許量。
二、檢出農藥殘留且超過農藥殘留容許量。
三、檢出未推薦農藥。
第一種狀況代表農民有按規定施用農藥,可以安心食用該農產品,而第二和第三種狀況皆代表農藥殘留檢驗不合格。第二種狀況主因是噴灑農藥後未達安全採收期就收成農作物,常發生於颱風豪雨前搶收的農產品,或是豆菜類,如碗豆、菜豆和果菜類,如甜椒、辣椒等連續採收作物。
國內農藥殘留檢驗不合格以第三種狀況居多,主因是農民習慣在同一區域混種多種作物,並一起噴灑農藥,容易造成某些作物被檢出未推薦農藥的情況。無論是哪種農藥殘留的狀況,蔬果食用前只要確實清洗,並經過去皮、加熱等處理,就可以大幅降低攝取到農藥的風險。
降低農藥暴露技巧
降低日常農藥暴露有幾個實用的小技巧:
一、盡量選用當季蔬果,因為非當季之蔬果可能會使用較多的農藥去種植。
二、選擇四章一Q的產品,包括: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TAP產銷履歷農產品、CAS優良農產品、CAS有機農產品以及生產追溯QR code,品質安全有保障。
三、均衡飲食攝取,分散風險,減少同類型農藥累積。
四、確實清洗以及去除果皮可以幫助去除表面殘存之農藥。清水沖洗是去除農藥最好的方式,蔬菜清洗時,建議先以清水沖洗蔬菜根部,將根部摘除,再以水浸泡10至20分鐘,之後再沖洗二至三遍;水果則以水沖洗後,再去皮食用;至於花草茶飲料,則建議將第一泡茶水倒掉,均有助於去除殘留農藥。
農藥知多少
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常會受到天氣、昆蟲和病菌等侵害,影響收成和買賣價格。為了維持作物的採收量及外觀完整性,農民多會使用農藥來保護作物,最常使用的農藥品項為殺蟲劑、除草劑、和殺菌劑。
每種農藥在上市販售前,廠商必須提供完整且嚴密的實驗數據,交由專家開會討論進行風險評估後,才會核發農藥許可登記證,並明定該農藥准用之作物種類。
取得合法登記的農藥後,農民也必須瞭解噴灑的劑量、施用方式、時間和藥劑的選擇,讓適量的農藥可以發揮最大效果。農藥施用於作物後,會隨著時間慢慢代謝分解,當濃度降低到安全採收標準即可收成販售。
若使用不當,像是噴灑過量、隨意混製或施用於核准範圍以外之作物,反而會降低產量及品質、影響作物之生長、產生抗藥性,也容易殘留在作物上。為了避免農藥濫用的情形,政府亦會對農民進行安全用藥輔導,並例行性抽驗市售農產品,以監控農藥使用是否符合規範。
農藥殘留容許量,是政府為了確認農民在田間正確使用農藥,並依適當停藥期後採收作物,所定出的行政管制標準值,而非危害人體健康的界限值。台灣對於農藥殘留限量標準之訂定,會考量農藥的每日容許攝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以及台灣民眾對農作物之攝食量,並參考歐盟、美國和日本等國際標準,制定出農藥的最大殘留容許量(Maximum Residue Limits, MRL),目的是為了確保國人從食物中攝取到的農藥,低於該農藥的每日容許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