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初,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特雷斯·迪爾和麥肯錫諮詢公司顧問阿倫·肯尼迪,在考察世界500強企業後,將企業特徵依風險高低及回收快慢等因素歸納為四種文化特質:機運式文化、鐵漢式文化、程序式文化及寫意式文化。並發表成《企業文化--企業生存的習俗和禮儀》一書,成為當時最暢銷的管理學著作。
這四種文化特質,機運式文化就如風險高的鑽挖油井公司、電影行業;以效率至上的鐵漢式文化,如台塑企業;而一板一眼的程序式文化如銀行業;寫意式文化以麥當勞為典型代表,此文化的特質是勤奮工作,也有輕鬆的一面。這樣的企業較歡樂活潑、機動靈活、多元多樣。麥當勞屬於餐飲業,依理論所述的特質,顯明餐飲業本身的文化特徵是屬於活潑樂趣的行業。
日前媒體報導,1111人力銀行推動「幸福企業」票選活動,將「幸福」概念具體化,定義為四大項目:高薪、友善環境、特殊福利,以及吃喝玩樂,並提11項參考指標,如:分紅入股、生日假、員工健身房、員工電影等。得獎企業能吸引優秀人才、獲得消費者青睞,對餐飲業在各產業中的觀感地位,具有助益及正面效果。
個人非常佩服獲選企業,有能力可以做到「四大項、十一參考指標」,值得鼓勵;而若企業規模與能力可達到,卻沒有作為,應可引以為鑑。
然而,個人也認為,除報導的七十多家幸福企業風雲榜,有些店家是老闆兼員工、還有些受限規模、歷史、營業額、人力,根本上無以為致。雖不能符合該單位所設定幸福規範,還是能透過工作價值與成就創造幸福。如師傅透過用心美味的料理,獲得客人的喜歡讚賞,一定也開心;外場人員熱誠服務,客人將其推薦的菜肴吃得精光,互動間充滿美好愉快。因為餐飲業本身就是快樂的行業:將自己的快樂,帶給人幸福。
日前2019台北米其林必比登名單,發掘許多夜市小吃,看到店家老闆窮盡一生功夫手藝,做出最精彩的菜肴,員工就是自己的徒弟,師父領著徒弟一起做中學,共同分享獲選成就。
相同故事出現在各角落,如在高雄經營20多年的蛋包飯,因房租及蛋價飆漲,不敵虧損,不得已要休業,讓好多客人不捨,希望老闆漲價不要關店。店家與客人互為對方著想的情誼,遠超過以對價為考量的買賣關係。在在證明快樂行業,於簡單環境裡感到幸福,還能帶給顧客幸福。
員工在餐廳工作,餐廳有長期經營信念,老闆與員工都有責任感,能視工作為志業,員工不斷學習新事物挑戰,有施展舞台,個人職涯目標與組織發展一致。店家能通過市場考驗,得到消費者認定,能與社會連動,持續精進,注重衛生條件,甚至有專屬專責的食品安全單位、願意長期有心採用在地的農漁食材、愛護自然環境,對社會盡份心力。員工選擇幸福事業,業主營造快樂的工作環境,自己的幸福自己創造,這也應能成為幸福企業的參考指標。
從學者指出餐飲業寫意式文化的特性,也從餐飲店家的實例感受到工作內容細瑣繁雜的辛苦,有更多是從中獲得的成就與喜悅。因此,無論幸福的指標為何,餐飲業的本質就是辛苦中的幸福,這也是餐飲業讓人樂此不疲的價值與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