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料理‧台灣》做「接班」的專題,專訪了四家不同類型餐廳的接班人物。我很詳細地讀了三位第二代接班和一位第四代接班的故事,在讀後意猶未盡,藉此機會寫些聯想。
成功的跨代企業接班都不容易,因此接班往往被視為企業延續的危機和難關。小企業的難關是接班不成就企業中斷,雖讓老店東有遺憾,但後遺症不大。但大企業分家出問題,不是沒後代接,而往往是子女公然爭權奪產,對簿公堂,影響企業形象。前者故事太多了,但沒人注意;後者只要一出事,馬上見諸媒體,出現所謂「豪門恩怨、分爭家產」的八卦新聞。
任何成功的企業接班,大概都有幾個要件:
1.後代意願接班,不管一開始是否樂意。
2.上一代要事先安排和準備,更要能放手。
3.下一代要能整合新舊團隊。
4. 要能調和「守成」(穩)與「創新」(進)間的不合。
5.接班後能延續企業已有的產品和服務品質好形象。
一般來說,家族企業的接班比較有戲劇化的故事,這涉及上下兩代及不同房的親情和恩怨。同時,外部專業經理人的角色大多是接班後才出現。最新調查顯示,五成台灣家族企業仍掌握在第一代手裡,45%的企業掌權者都已超過60歲。不過,竟然也有七成企業掌權人期待子女能自行創業。如果真是這樣,那台灣家族企業的接班和傳承,很快將會面臨新的變局。
餐飲業的接班成敗可能沒有上述那種豪門企業傳承的戲劇性,但若要成功,也都要符合上述五個條件,尤其第五點:食物要能傳承,甚至提升料理的口味和品質。這是其他企業接班沒有的「生理」要件:亦即食物的味覺、口感也要能傳承,讓消費者滿意。當然,第四點如何兼顧守成和創新,也是重點。接班一間老招牌的餐廳,馬上面臨如何保有「古早味」?如何開發「新口味」?如何創造「新格調」?以及如何提升「高品質」?所以,「味覺」是接班的一部分。
料理業與一般企業的接班還有另一個不同的特色,就是二代掌權人不但必須要能好吃、懂吃,大多數也要能「下廚」。也就是說,接班人一定要完全投入,全然進入「水火事業」,不能光靠企業哲學的研讀或是空談概念,而是百分百實做。因此,「體力」的付出也是傳承的條件之一。
讀到上一期雜誌四個餐飲業接班的故事,我也發現,新一代料理人相當重視「管理」,尤其是建立合理的員工管理制度。「合理」指的不外乎「理性管控」和「感性對待」間的調和。畢竟,餐飲業「內場」要用心做出好吃料理,「外場」服務又要能讓顧客歡愉,「人的情緒」是一點都不能忽視的因素。所以說,「感情」的投入更是接班不可少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