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法國有兩位享有盛名的米其林三星主廚過世,筆者在《料理‧台灣》雜誌第41、42期談論過侯布雄(Jöel Robuchon, 1945-2018)一生對廚藝界的貢獻。事實上對法國人而言,包庫斯(Paul Bocuse, 1926-2018)更是備受景仰的神級大廚。除了歷久彌新的經典料理、高潮迭起的精彩人生、跨越國際的事業版圖,包庫斯待人處事慷慨熱情、樂於提攜後進的理念,更讓他令人懷念不已。此外,他更是最早走出廚房談論廚藝,接受媒體關注提升職業形象的主廚。
包庫斯家族從曾祖父一代起,就在里昂北邊索恩河畔的小城寇隆居(Collonges-au- Mont d'or)從事餐飲業。由於祖父當年一時疏忽,出售餐廳時連名稱(家族姓氏)一起賣出,後來父親在附近買下岳父的餐廳重新開業(今日包庫斯三星餐廳所在地),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權使用自己的姓氏,只能沿用過去名稱。
包庫斯18歲那年自願從軍抵抗德國,當時已是二戰末期,戰況慘烈。在一次交戰中,他眼睜睜看到同袍接二連三地遭擊斃,他也身受重傷;當時對於人生無常有深刻體悟,更覺得自己僥倖死裡逃生,日後應該珍惜人生,並有所作為。隔年戰爭結束,他返家後先去里昂著名的布哈吉耶媽媽(La Mère Brazier,第一位獲得米其林三星的女主廚)餐廳學習,之後到影響他至深的大廚費南.波(Fernand Point,1897-1955)餐廳工作八年,也曾短暫到巴黎Lucas Carton餐廳擔任配菜湯品部門主廚。
1958年他決定回到家族餐廳協助父親取得米其林一星。隔年父親過世,他在1961年獲得最佳職人獎章(MOF),1962年餐廳獲得二星,1965年三星保持至今(當年包庫斯未滿40歲),應該是連續擁有三星時間最長的餐廳。隔年,他買回當年祖父賣掉的產業及姓氏使用權,將其改建成宴會廳,也開始把自己的姓名高掛在三星餐廳上方。
菜餚兩大特色
受到過去訓練影響,包庫斯的菜餚主要有兩個特色,一是選用上等食材,簡單調味烹飪,以彰顯食材本身的鮮美滋味;另一則是傳承艾斯可菲傳統費工大菜,技巧精湛,滋味完美無懈可擊,與今日重視個人創意的主流形成對比。名菜如酥皮松露湯、用馬鈴薯仿製鱗片的奶油醬紅秋姑魚、酥皮鱸魚、膀胱雞、皇家野兔等。
酥皮鱸魚佐奶油紅酒醋醬汁(Loup en croûte feuilleté, sauce Choron)作法繁複,整隻鱸魚小心去鰓去骨去皮後稍加調味,中間填入干貝鮮魚奶油開心果慕斯,覆蓋上兩片酥皮依魚形裁切,再用剩下麵皮製作魚鰭魚鱗魚眼;小刀畫出魚尾、魚鰭線條,最後刷上蛋黃液入預熱200度烤箱烤30分鐘。上菜時視覺、嗅覺效果極佳,通常採桌邊服務,外場人員分菜時又是一場表演。
膀胱雞佐蕈菇醬汁(Volaille de Bresse en vessie)採用1.8公斤布列斯母雞,皮下塞入松露片,肚中填入蔬菜(紅白蘿蔔、豌豆、西洋芹等)及肥肝塊,整隻雞塞入洗乾淨的豬膀胱中,放入雞高湯煮兩小時,上桌時膀胱呈現膨脹狀態,也由外場人員桌邊服務。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