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投車站二號出口出來的Kenbakery肯烘焙坊,小小店面正中央的餐台,擺放了各種當日出爐的歐式麵包,飄散著剛烤好的麥子香氣。烤成漂亮咖啡色的麵包,沒有華麗的造型或裝飾,但樸實卻又穩重的模樣,光看就知道質地紮實。
但如果你仔細細看,會發現放滿麵包的其實並不是一張桌子,而是一張古董木造嬰兒搖籃,經過歲月洗禮而散發淺焦糖的木頭,鋪上了米白的粗棉布,「我想告訴每一位來買麵包的顧客,這裡的麵包,就像從大地的母親懷裡誕生一樣,純潔又純樸,是最真的滋味。」
說這席話的,是麵包師傅謝志堯堯(Ken),在這麼一家傳遞著「傳統」風情的歐式麵包店,這位老闆卻不是一位有傳統樣貌的麵包師。
在做麵包這條路上其實是半路出家,他是紡織廠第四代,從小在紐西蘭長大,曾在上海繼承家業工作了六年,認真打拚符合爸媽的期望,每天不是穿著西裝和客戶應酬,就是在廠內管理生產線的運作。那時,努力成為頂起家業的長子,是他的責任;工作之餘的興趣,是做版畫;而麵包,還不曾出現在他的生命規畫中。
從版畫中找到自己
「我那時候在物質、工作上都一切順利,但心中卻充滿了苦悶,」Ken回顧,自己的人生完全沒有不好,在別人眼中甚至是稱羨的。他也非常認真達成長子的責任,並也做得很好,「但那一切都不是我能自主的,而是別人說我該做的。」
Ken這樣形容他當時的心境:老天給我了一把骰子,擲出了大家眼中的好牌,但我只想對著老天大喊:「我有說我要骰這把嗎?」
對於自己的無從選擇,他把所有心情都放在從小的興趣「版畫」中。他從中學開始到現在,作畫的主題始終只有一個:竹葉拓。選擇竹葉,其實是他對自己心境的某種投射。
他還記得,小時候走路回家的路上,經過一片竹林,看著地上的落葉,形狀雖然完整,但顏色卻開始枯黃,堆積在路旁沒人搭理也無人注意,默默地逐漸腐爛、化為塵土。
「我心裡想:這沒有人在意、落地腐爛的竹葉,它也走過來世間的一遭,那它到底留下什麼價值?」Ken回憶,「生命,到底是什麼?」
他拾起竹葉,洗淨、切割,仔細觀察葉片的紋路,塗上色彩,拓印在白紙上,然後重疊、渲染、淡出,取竹葉的形狀,開始拼貼他對世界的想像。竹葉、色彩與版畫創造出來的精神世界,帶他暫時逃離現實的不自由。
直到28歲那年,他原以為會一起走下去的人離開了他。「我一直走在別人對我的期望上,我以為我做好爸媽交付給我的任務,以為我滿足喜歡的人的期待,就可以得到幸福,直到失戀時,我才發現,原來把人生目標寄託在別人的期待上,我根本什麼都不是!」Ken想起他的版畫,那個唯一能表達自己的東西,「我要回台灣、畫版畫。」
租了一間畫室,Ken不斷反覆在竹葉上塗抹各種油彩,選用清透的淺綠、粉藍、淺紅、暈黃,一公分一公分地反覆堆疊印痕,讓葉子從修長的三角形狀,綿延成一條蜿蜒的曲帶,最後變成散逸在白紙上的無限迴圈,構成彷彿曼陀羅的意向。
當完成了第八幅作品,Ken精疲力竭也心滿意足。Ken說,版畫帶他找回自己,以及自己之所以要活著的價值。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