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8月起,大陸暫停自由行旅客來台。據報載,今年的十一長假來台人數大幅縮減,僅約往年平均數的三分之一,是開放陸客來台11年中最慘澹。各旅遊景點、飯店旅館、購物中心、夜市商圈、主題餐廳、特色小吃,都明顯感受到市況不佳與經營困頓。
近月,個人走動於台北不同型態的餐廳,常見只有兩三桌客人;有些名店以往中午餐期有二至三輪生意,如今,12點半過後就不見有客滿盛況。一時間觀光客少了,連帶整體的消費市場動能似乎也凝結停滯。
「美食餐飲」是台灣觀光資源的優勢與魅力所在,如在食材上,台灣好山好水一年四季皆有不同農作物,加上不同的地形環境、天候因素,有很多特色的農漁產品,如三星蔥、雲林蒜、梨山高麗菜等,還有節令盛產的如盛夏的綠竹筍、秋初的茭白筍,中秋過後的魚蝦蟹貝皆美。且台灣的養殖漁業更是技高一籌,如甲魚、鰻魚、龍虎斑魚、鱘龍魚等,不僅有食補功能,又是珍饈美食。林林總總的食材,豐富台灣美食的面貌。
台灣經過70年飲食文化洗禮,在料理烹飪的手藝上也技壓群雄,不僅融合中國八大菜系,且有深具台灣特色的和漢料理,及多年因愛好西餐而習得的料理食材觀念;加上近來東南亞料理的風行。來自時間與空間的累積堆疊,台灣的烹調手藝技術已是爐火純青且能融通。
再者,若能以台灣在地的優質食材,輔以師傅高超精湛手藝,將特定食材透過不同料理手法於各大菜系餐廳中推出,再因應當地不同的商圈特性,消費者屬性不同,如觀光客、家庭客、商務客等,大宴小酌適度調配菜單,符合餐廳的定位。如此日積月累、不折不撓推行,對於台灣美食吸引觀光客來台,一定有加乘效果。
對政府而言,若能提升國內農漁作物產品品質,策略性地制定長久之計,調節蔬菜水果的數量與品質,甚至可以輸出到國外的食品加工,無疑也是化危機為轉機的作法。
在環境不景氣、經營困頓之際,許多經營業者常會想以擴充業務來攤降成本,或想以削價來增加生意。個人認為,為求永續經營,不妨趁景氣低迷時,加強自身品質、嚴選優良食材、精進用餐環境,思考運用台灣節令蔬果,連結社會節慶活動,依餐廳定位提高消費者用餐的體驗價值,讓餐廳也能與時俱進,不被消費者遺忘。
陸客銳減、景氣不佳,更要以「加強品質」與「提高價值」型塑台灣美食魅力,假以時日,定能成為吸引更多消費的動力與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