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法國版米其林指南最大的新聞,就是有三間三星餐廳降為二星,其中一位主廚氣憤不平直接跟指南槓上,而指南的反應一如以往避重就輕,不發表任何具體原因。另一位低調表達不解為何遭降星,聲明會繼續維持品質服務顧客。第三位主廚巴斯卡.巴波(Pascal Barbot)幾乎沒有任何反應,他的餐廳Astrance位於巴黎十六區塞納河邊一條不起眼沒有出口的小路(貝多芬路rue Beethoven)上。
2000年底他和負責外場的好友Christophe Rohat合作開張後,四個月就得到一星,2005年獲得二星,2007年三星。十多年來這間餐廳是各國美食愛好者的朝聖地之一,也是廚藝學習者最期待的實習及工作場所,培育出許多來自全世界的優秀廚師,大多已成為獨當一面的主廚。
過去媒體最常報導的除了讚嘆他融合各國風味的獨特佳餚,還有餐廳是「三星中的例外」,座位僅有25個,廚房不到6坪,非常狹隘。沒有大部分三星餐廳的奢華裝潢、高檔餐具及特殊服務,甚至至今沒有FB粉絲專頁及本人確認的Instagram帳號,因為主廚認為沒時間經營也不需要。他和外場經理共同的理念是:只有菜餚才是真正的重點。瀏覽餐廳網站也會對其「簡約」的內容感到驚訝,全站只有首頁(含預約,周休三日,周二至周五營業)、簡介、菜單(只有標價無內容)三個頁面,照片不超過十張,跟其他餐廳豐富精美、影音俱全的網站大不相同。如此獨樹一格的主廚究竟是如何養成?
兒時從未在外用餐
巴斯卡主廚1972年出生在以溫泉療養及二戰時期維琪政權(Régime de Vichy)聞名的法國小城維琪(Vichy),父親在當地工廠工作,母親在安養院上班,家族中沒有任何人以廚師為業,只有一位曾祖母據說偶爾從事外燴工作,但巴斯卡根本沒見過她。童年記憶跟飲食有關的只有家裡養雞、種菜、釣魚,常去森林摘撿漿果蕈菇。除了乳製品以外的食材都可自給自足。
國中時不知為何,他突然有了當廚師的念頭,報考餐飲學校也順利錄取,彷彿冥冥之中就被指引從事廚師行業。據他的說法,考試前他從未去過任何餐廳用餐,第一次進入餐廳就是在校實習期間,當時他被指派每天早晨的生火工作。有一天他忘了補充木炭,導致火爐在餐期中熄滅,主廚惡狠狠地踢了他一腳,從此他再也沒有忘記過。
海外兵役 豐富廚藝經驗
之後他去一間火山自然公園裡專門供應地區菜餚的餐廳實習,狹小的廚房中只有三位廚師,生意好時需供應超過60位顧客,煎肉同時須製作醬汁。在這段期間,他學會控制火候,在有限的設備及空間中做菜,同時也交了幾位摯友,其中一位是國家公園的守衛,教他認識了許多目前廚藝界很熱門的野生花草。
畢業前他到地區大城克萊蒙- 費宏(Clermont-Ferrand)最好的餐廳實習,第一次見識到專業團隊分工及高級食材。當時在巴黎工作過的同事常講述過去經驗,讓巴斯卡開始夢想到首都一試身手。大學聯考後,他拜託主廚介紹巴黎的工作,結果主廚把他送去倫敦一間日本人規畫的法國餐廳擔任助手,倫敦的主廚曾在泰國工作過,做菜會使用一些東南亞香料,讓他第一次接觸到異國香料。餐廳開幕一年後,因策畫有方,獲得米其林一星。在那裡工作的經驗,讓巴波了解餐廳與媒體、指南間的關係。
在倫敦兩年後,巴斯卡須回法國服兵役。通過訓練,他進入期盼的海軍服役,只為一圓去遠地旅行的願望。他被送去法國南太平洋的屬地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édonie),也利用假期去紐西蘭深度旅遊,嘗試各種陌生的奇蔬異果、生魚甚至蝙蝠。回國前因表現良好,獲准可在印尼停留十天,在當地他接觸到的氣味、滋味及嘈雜聲音令他印象深刻。這段海外經歷對他後來的廚藝表現影響很大,讓他總是想在菜餚滋味中展現對比性。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