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12 期
 
水產採買知多少?
作者:江醫師追求零污染舖子商品部
  文章瀏覽次數:2238

   大家都知道,水產品是一種具有高度營養,但需要嚴格標準來保存的產品,其中「魚」是一個優質蛋白質來源的食物,其中海洋魚更富含了omega-3不飽和脂肪酸:EPA及DHA,對兒童腦部及視神經的發育、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保養等等都很有幫助。但消費者應該如何挑選水產品,又如何辨別水產品的安全及新鮮?接下來,我們將跟著專業的水產採購人員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中,一一來探討「魚」生命旅程中會遇到的狀況與問題,還有如何挑選到安心且新鮮的食材。

 
海洋魚篇
 
  台灣四面環海,有著豐富的水產資源,加上造船技術及冷凍技術的提升,我們可以輕易的在市面上看到各國各地的各種魚類。魚群有的隨著洋流四處遷徙,有的從生長的河流邁向大海後再回到出生地繁衍下一代,過著迴游的生命週期,也因著文明的開發,導致許多河流及海洋遭受人為污染及過度開發,近期日本東電核污染事件及早期台灣西部海域綠牡蠣事件,都是耳熟能詳的海洋污染實例。這些污染的情形,對於海洋魚來說,在魚體內會蓄積重金屬、戴奧辛及多氯聯苯甚至為害甚重的輻射線污染,都囊括在內。
  海洋的生物鏈,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所以在海洋魚種的選擇上建議從小型魚類(如:丁香魚)為首選,再者中型魚(如:秋刀魚、鯖魚)、蝦貝類,最後才是大型魚類(如:鮪魚、旗魚、鯊魚),因為大型魚容易有生物累積。
  又因著捕撈的船隻及其冷凍設備,以及捕撈方式的不同,捕撈後的海洋魚有著極不同的保存方式,遠洋漁船多為船凍保鮮、近海漁船多以水冰保存,加上到港後的搬運過程,在這個環節就容易產生鮮度及品質上的差異。以船凍的鮮度較佳。
 
養殖魚篇
 
  台灣水產養殖歷史悠久,文字記載於300年前即投入虱目魚的養殖,長時間的發展及投入使台灣目前水產養殖的技術在國際備受肯定,但同時隨著人口數快速成長,蛋白質需求量暴增,及漁業資源的枯竭,人們對水產養殖所生產之蛋白質來源需求日益遽增,而在地狹人稠的台灣,有限的土地面積所能生產之養殖魚相當有限,為了能提高產值,養殖業者不斷嘗試提升養殖密度,初始階段由於台灣人領先的技術,成功提升了養殖密度,但長時間的高密度養殖,造成了環境的破壞,以及疾病的爆發,造成嚴重的損失,這迫使養殖業者必須在養殖過程中段使用各種藥物(抗生素、甲醛、重金屬、農藥等),來降低疾病造成的死亡,以維持單位面積的產量。
  在水產生物的養殖過程中,常常因季節變化使水溫動盪造成養殖生物的緊迫,進而引發各種細菌感染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處理方式就是投以抗生素治療,而一般人聽到抗生素可能就會反射性的認為具相當的危險性,其實不然,抗生素的使用其實並不可怕,農委會在動物用藥規範當中有明確規範了15種的水產合法用藥,其中絕大多數即為抗生素類用藥,養殖戶只要使用規範中的用藥,並在規定的停藥期後再出售養殖魚,或透過經檢驗證實其養殖魚不具有藥物殘留的證明,消費者就可以安心食用。但令人擔心的往往是未經停藥期就急著出售的商品,這是消費者無法從肉眼判斷的。
 
藥物、添加劑的使用
 
  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幾乎天天在電視、報章雜誌上爆出,聊天的話題也圍繞著食安問題,總是會有人在最後冒出這一句:「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吃?」這的確很令人擔憂,也讓人不禁思索:究竟,我們是吃進營養素還是毒素呢?
  水產品的風險,除了在海洋的環境污染或養殖過程的藥物殘留外,許多業者常為了產量多、賣相佳、保鮮期長而添加一些本就不應存在於食物裡的添加物來達到目的,就連野生海鮮也不例外,所以必須提醒消費者,並不是野生海鮮就絕對安全!以下列出一些常見的添加物,一起來揭開水產品的化妝術!
 
‧抗生素、抗菌劑:業者經常會在養殖池中投以抗生素、抗菌劑等藥劑來避免水產生物感染疾病而影響產量,但這些抗生素、抗菌劑很容易在牠們體內殘留。
 
‧甲醛:又俗稱福馬林,具有防腐及漂白的效果,業者常為了延長海鮮類的保存期或者使外觀色澤好看,而違法添加。
 
‧漂白劑:過氧化氫(漂白水)、二氧化硫、螢光增白劑、吊白塊皆有漂白效果,消費者以貌取物的消費型態下,業者為了商品的賣相好看而添加,卻也讓消費者吃進更多危害物質,其中過氧化氫、吊白塊也具有防腐的效果,一舉數得。
 
‧硼砂:又俗稱冰西,硼砂可以增加食品的口感,增加脆度、彈性及保水性,且用於蝦類可防止蝦頭黑變,但硼砂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很大,和甲醛、螢光增白劑等等一樣都屬於違法的食品添加物。
 
‧保色劑:眼觀、手摸、鼻聞是選購水產品最方便簡易的安全選購法,但是在色澤上也是可以造假的,像是一氧化碳發色,所以魚肉即使腐壞,色澤看起來依舊紅嫩;為了使養殖鮭的顏色和野生鮭一樣有天然橙色,而使用斑鰲黃素餵食,使養殖鮭魚呈現漂亮的橙紅色;使用皂黃染色的黃魚等等,這些保色劑多為工業染劑,實在不能用於食品當中,長期攝入,對肝腎都有很大的危害。
 
  業者使用這些添加物不外乎就是為了產量多、賣相佳、保鮮期長,當這些添加物吃進肚子後,急性期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呼吸困難等等症狀,而經年累月長期下來,除了對肝腎傷害很大之外,也容易有致癌的風險。除此之外,由於添加物的使用讓食材看起來新鮮可口,但很有可能多已不新鮮甚至腐敗,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大家在選購時要謹慎小心,最好挑選品質良好、信譽優良的廠商來購買!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