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49 期
 
灶下vs.灶跤說烹調
作者:蕭新煌
  文章瀏覽次數:1288

  「灶下」和「灶跤」是廚房的客家話、閩南話稱呼。「說料理」就是在廚房談煮食的事。在廚房聊天,或許輕鬆好玩說說就算了。但要寫成一本書,公諸於世就很嚴肅,也大有學問。這就是我近來讀了這麼一本書之後的最深刻印象。

  這本書就叫《灶邊煮語:台灣閩客料理的對話》,作者是陳淑華(遠流出版,2018)。我原本是帶著不經心的態度去翻閱本書,以為不過是閩客對各種煮食料理的動詞說法和相關的菜單、食譜。但愈讀愈認真,不但要強記那些料理詞彙、寫法、發音和所代表的作法,還要想想客、閩話對同樣烹調發音說法的異同,以及回憶一下我是不是吃過書中所提到的菜餚。老實說,這是一本必須要有耐心來來回回翻閱對照的「料理研究參考書」;對認真的台灣饕客來說,應該也是一本可推薦的廚房必備書。

  作者在前言中,很坦誠地說她小時候說的「台語」,並非台灣語言的簡稱,而是閩南地區的廈門、漳州、泉州等地方語言來到台灣落地混合而成的新生語言,其實就只是「閩南語」或「學老話(福話)」。所以她正確地用「台灣閩客料理的對話」做為副標題。她參用的三本辭典中就有一本:《台日大辭典》(1931)就已經是用「台」來代表閩語和客家語;另外兩本:《廈英大辭典》(1873)和《客英大辭典》(1874)也精準地點出百年多前的廈門音和客語,以作為與當前閩客料理發音的對照。

  全書分兩部,第一部是「煮食語典」,第二部是「田野隨筆」。第一部考據十三大類烹調手法,共105個料理動詞,也包括各類代表性的閩客菜色。嚴肅考究煮法名詞之餘,還附上菜色和食譜。我算了一下,她介紹了13種料理方法(煮、煠、燉、封、燒、蒸、炸、煎、炒、烤、餾、藏、揾),共283道菜色,讀來饒富趣味,增長不少料理知識。我對很多菜色雖不陌生,但對它的料理作法和名稱,老實說,很多說不上來。我也好奇有多少台灣閩客廚師能說得清楚。

  這13種作法的客閩比較也滿有意思。閩南菜似是講究煮、炸、烤、藏、揾;而客家菜則似更重視蒸、煎。

  第二部則包括「說菜人身影」和「煮食與考掘」。前者是12位閩客廚師、辦桌和餐飲業者,家庭主婦、愛好飲食文化文史工作者的料理說法。內容提到了許多對家常菜和餐廚菜的回憶和情感。後者則是作者的田野筆記,對不同菜色作法述說感想。其中,有幾篇問了有趣的話題:「台式紅燒魚從哪來?」、「我家餐桌上的長年菜」。她也自傲地將自己私房的客家小炒公布。其他家常台灣閩客料理還包括蚵仔輾、炒米粉、炒雞酒、鹹菜乾、肉丸子。這部分的內容比較像是隨筆,讀來毫無壓力。

  認真的讀者要從頭讀起,隨心所欲的讀者可能就會想先讀比較輕鬆的第二部了。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