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對於學習法語或從事翻譯工作的人而言,溝通時總會遇到不知如何表達或翻譯中式菜餚的問題。2019年出版的「漢法餐飲美食詞典」應該是第一本相關工具書,收錄4300詞條,總共分成十七大類(穀物、蔬菜、肉禽蛋、野味、水產、水果、零食、調味、飲品、餐廚用具、技法、主食、菜式、老字號、評價、營養成分和添加劑、雜項,詳細分類內容置於最後)。每個詞條由中文字、漢語拼音、分類代碼、法文解釋等組成。
許多亞洲特有、法國市面上罕見的食材如「苦瓜」、「絲瓜」、「茭白筍」等,都能在詞典中找到正確的法文翻譯。大部分的菜式除了音譯或字面翻譯,也會解釋組成方式,如「三杯雞」的法文說明是「用一杯豬油、一杯米酒和一杯醬油烹煮雞肉」。「紅燒獅子頭」法文說明則是「用醬油燉煮的大型豬肉丸,字面上叫獅子頭是因油炸後的肉丸顏色和形狀令人聯想到獅子的鬃毛」。
「東坡肉」的說明是「醬油燉煮的豬五花肉塊, 據說是宋朝文人、政治人物蘇東坡(蘇軾)所創作」。「擔擔麵」是「辣油和芝麻醬拌麵」。難以望文生義的菜餚名稱都翻譯成淺顯易懂的法文。
除了食材與菜餚,書中也收錄工具和烹飪技法。較特別的是「老字號」,介紹東西南北四大區的老店如「六必居」(字面義為六種必需品,1530年在北京創立的醬菜和調味料專門店)。「評價」是食物的滋味口感氣味等。「營養成分和添加劑」包含常見食品添加物。「雜項」含各類型餐廳名稱、新概念如綠色食品、轉基因(基因改造)等。
這本詞典使用漢語拼音編排,對於台灣的使用者而言可能有些不方便,但應該很快能適應。另外有些食材在台灣的名稱差異很大,如西番蓮(百香果)、西蘭花(綠花椰)、獼猴桃(奇異果)等,不過數量不多。如果學習和工作上會使用到法語,即使不是餐飲業相關,飲食是人生重要的活動之一,這應該會是一本實用的輔助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