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於2019年6月17日報導,一個人每周可以吞下一張信用卡重量(約5公克)的塑膠。什麼是塑膠微粒?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定義塑膠微粒為0.1μm到5mm,由許多塑膠碎片、纖維、球體、顆粒、薄片、柔珠組成的混合物。
海鮮中的塑膠微粒
過去幾年,科學家已從各式海鮮,包括魚類腸道、甲殼類、貝類動物、自來水、飲料,以及海鹽中,發現微塑膠的存在。目前國際文獻對於海鮮,如淡菜、扇貝、牡蠣中塑膠微粒數目的評估,每克約0.4到10.5個,自來水每公升0到61個。然而,目前對於塑膠微粒的萃取及檢驗方法並沒有標準化,因此得到的數值是否能比較,仍有待商榷。
CNN 引用的是澳洲新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Australia)的大學網站新聞,以及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不過根據該大學網站資訊,此研究已投稿但尚未獲任何具備同儕審查制度的期刊所接受,因此相關報導恐不夠嚴謹。
較有參考價值的是去年六月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的文章。文章蒐集至今塑膠微粒在各種食品:全魚及雙殼類海鮮、鹽巴、蜂蜜、糖、啤酒、水(包含瓶裝水及自來水),以及空氣中的濃度及微粒型態資料共26篇文獻,搭配美國農業部、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提供或建議的飲食攝取量,進行塑膠微粒的暴露評估。
人類攝取塑膠微粒數量
保守估計,每年人類塑膠微粒攝取,平均約3萬9000至5萬2000個,若考慮吸入空氣中的塑膠微粒,則增加至7萬4000至12萬1000個。該文章強調,此數字是保守的低估數值,因目前有塑膠微粒資料的食品種類只占每人每天飲食卡路里的15%,其他85%是各種穀類、肉類、蔬菜。
科學家也進一步在人類糞便中發現塑膠微粒,在8個33至65歲有限的樣本中,約每10公克的糞便含有20顆塑膠微粒,其中以生活常見的塑膠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丙烯(PP)占比最高。
目前塑膠微粒對於人類健康可能的影響資料還十分缺乏,但過去對於微米級聚苯乙烯塑膠微粒的動物實驗顯示,28天短期的高劑量攝食,並沒有發現消化及代謝器官受損的情形,也幾乎無法在器官中發現塑膠微粒,顯示這些塑膠微粒很難被人體所吸收。
因此可以說,微米級塑膠微粒短期攝取可能造成的健康風險相當低。不過,塑膠的減量及廢棄處理問題目前來說可能比塑膠微粒在食安問題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