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台南市林百貨,依門牌找到「浪浪別哭中途咖啡館」(浪浪,流浪貓狗的暱稱),一間咖啡館形式的流浪貓狗中途之家;我卻如一隻被玻璃阻隔的趨光蒼蠅,看到咖啡館裡高朋滿座,卻不得其門而入。
找到一張告示,大意是說明因為這一側臨大馬路,怕在裡面的狗貓不小心衝出來發生意外,所以將出入大門改到後方的僻靜巷內。
我轉過街角走進巷子,「讓我陪你等家」六個大字的布廉標示著入口。經過三道防止貓狗跑出來的「關卡」,我進到咖啡館。
在浪浪別哭台南店,你可以在一樓跟撒歡的流浪狗互動,也可以在二樓凝視睡得香甜的流浪貓。牠們都在等一個家。
穩定且透明的經營模式
我一直很掙扎要以「流浪貓狗中途之家」的角度看「浪浪別哭」,還是以餐廳的角度觀察。
劉憲宗與太太譚柔共同創辦浪浪別哭,他說明這五年來如何有策略地展店、經營,並分析成本、客群,說服了我這可以是一家餐飲社會企業。
「我們本質是餐廳,照顧流浪動物則需要收入,所以我們靠餐飲收入來支持。」劉憲宗說,相較於充滿不確定性的捐款,穩定且透明的經營會是比較理想的模式。
夫妻兩人原本從事網路廣告行銷,沒有餐飲經驗,也沒有動物、寵物行業的背景,純粹因為想照顧流浪動物,讓牠們找到更好的家,於是將婚後原本要買房的頭期款拿來開位於台北的第一家浪浪別哭。
「我們現在還是睡在餐廳樓上。」劉憲宗與太太如今還是沒能買房,因為台南店新開,比較多時間在台南。就近照顧店裡的流浪貓狗,也是原因。
原本他們只想將自己的家當作流浪動物中途之家,然後在網路上媒合領養;後來發現並非太有效率。當時他們都還有工作,只能跟想領養的人約周末來看貓狗;因時間有限,領養人很難決定,因此每隻浪浪的送養時間都拉很長。
兩人討論後認為應該要有一個可以長時間開放且容易到達的場所,讓有心領養流浪動物的人可以更容易親近,至於為什麼是在市區開咖啡館,劉憲宗說:「算是我們個人的文青喜好吧!」
一開始,浪浪別哭就打算在台北、台中、台南展店,沒有餐飲背景的兩個人,跟著好手藝的媽媽學做菜,開始時則聘用有餐飲專長的店員,邊做邊學。劉憲宗也跟具有咖啡專業的家人學咖啡。
用珍奶擄獲年輕女性客群
劉憲宗觀察,浪浪別哭的主要客群有近八成是年輕女性,所以針對她們特別設計了如蜜糖吐司、珍珠奶茶蛋糕這樣的甜點;菜單上也有標榜低脂高纖的沙拉。餐廳裡自製青醬,也手工做布丁,但如蜜糖吐司這類稍微複雜的餐點,只在下午茶時段提供。
供餐的效率,是經營中途咖啡館的關鍵事項。「我們只有六到七成的時間、精力在製作餐點、飲料,因此不會設計太複雜的餐點。」劉憲宗解釋,餐廳中還有流浪動物,所以店員有三到四成的工作時間是要處理「浪浪」的事情:排解糾紛、清理等等。
如果一般提供輕食的咖啡館需要三個人,則浪浪別哭的人力需要加倍。
店員雙倍的累
有些寵物餐廳或寵物友善餐廳,空間中難免有寵物異味,浪浪別哭台南店幾乎聞不到。劉憲宗解釋,這不僅要店員一發現狗貓便溺就立即清理,並且要訓練浪浪在固定有吸水墊的地方方便。
店員的工作相較於一般咖啡館,確實繁複很多,「滿累,而且是雙倍的累。」劉憲宗這麼形容。但會來浪浪別哭的員工也都是喜歡動物、喜歡餐飲的人。
浪浪別哭的人事成本與一般餐飲業並沒有很大的差異,大約占營業額的28%,餐廳毛利抓大約15%。劉憲宗透露,因為北中南都有店,因此可以跟北中南都供貨的食材供應商大批採買、長期合作,降低成本;並且也會不斷發想如何用相同的食材呈現不同的菜色變化。
浪浪別哭大約每一到兩季會更換菜單,淘汰賣得比較不好的菜色,而且也必須為常客想些新菜,「畢竟我們開的還是餐廳。」
從2015年開台北第一家浪浪別哭,至今已送養了超過六百隻流浪動物,媒合率算高,但劉憲宗不諱言,進到浪浪別哭的客人,十個裡面大約只有一、兩位是想領養流浪貓狗,「但我們不會失望。」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