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時分,大街上的陽光從刺眼金黃逐漸黯淡,坐落在台北市東區巷弄間的「Red Circle餐飲沙龍」裡,也同時在進行一場魔幻的時空轉換,原本清晰透亮的白熾燈光,一瞬間轉為幽暗昏黃,只剩幾盞復古桌燈,情調十足。幾盞蠟燭接著燃起,宣布告別白天的庸碌,夜間派對正式展開。
這裡是人稱「東區剪刀手」Sam Kuo一手打造的玩味空間,正當你納悶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店門口醒目的LOGO直接揭曉:這裡有剪刀、也有酒,精準呈現「髮廊」與「餐酒館」的複合體。一間屋子裡有著看似違合的兩家店,Sam談起來卻自在融入,原因很簡單,他本身就是個愛喝酒的老饕髮型師。
空間變魔術 剪完髮轉身就開喝
16歲入行,Sam當了超過20年髮型設計師,喜歡求新求變的他在30歲時嘗試人生第一次投資,與朋友合開燒烤店,成果不錯讓他對餐飲有了興趣,也更想擁有一家專屬於自己的店。至於要把什麼類型跟美髮專業結合?他笑說:「總不好把髮廊和燒烤放在一起,讓客人頂著一頭有烤肉味的髮型吧!」於是,他想到鍾愛的酒吧。
Sam曾留學英國,對於電影《金牌特務》裡神秘帥氣的金士曼酒吧深深著迷,也想做出那般格調與經典。他指出,構思初期曾參考台灣其他風格類似的複合式餐廳,發現多數是分區操作,一區是髮廊、另一處專門喝酒。然而壁壘分明的兩個區塊,對Sam而言少了點趣味性;另從現實面來看,他坦言也是希望把風險降到最低,「兩間店放在同個空間,若是餐酒真的做不起來,最壞打算就是專做髮廊就好。」
為了容納兩間店的設備,Sam花了一個月在台北大街小巷尋覓店面,然而,設計才是最燒腦的。他指出,髮廊轉換成酒吧,必須考量如何在人力、時間與設備移動都最有效率的情況下完成,因此從桌椅大小、走道寬度到動線模擬,都得仔細計算,精準到每一公分才行。
只見店員合力掃除消毒後,將原本個人專屬的大鏡子與桌台輕巧地推來移去,一下子就整併成隔間與四人餐桌;椅子也被熟門熟路移動歸位,最後再滑開牆面從神秘倉庫裡推出一大組沙發。短短15分鐘換場完成。
美髮與酒吧的複合感不僅呈現在空間設計上,牆上也掛滿法式鐵夾、男士理髮削刀,以及雞尾酒調酒組等擺飾,讓來訪的客人不斷受到兩家店的號召與誘惑。Sam表示,熟客最愛在下午來弄頭髮,然後約三五好友晚上見。當餐酒館啟動,轉個身就能開喝。
若是初來乍到的顧客,常是一邊吃飯喝酒、一邊好奇座位為什麼用髮廊的椅子?正當客人以為只是裝潢噱頭,Sam笑答:「一切貨真價實,這張椅子一個小時前才送走一位燙了全新捲髮的客人!」時空錯位感聽得客人興味大起,直嚷著下回也要先來預約剪髮,晚上再來體驗同個位置變成什麼模樣。
雙重服務 一加一大於二
「雖然看來是截然不同的兩家店,但不管是早晚班的員工,或是美髮和餐酒的客人,都是魚幫水、水幫魚。」Sam口中的複合加乘效果,不只是客源流動會愈滾愈大,從員工互動細節中亦可探知一二。好比晚班吧台調酒師一上班,早班設計師瞄一眼就說:「你今天這樣不行!過來,我幫你抓頭髮!」Sam笑說,這也算員工福利,「門面永遠有人顧。」
Sam認為,髮廊與酒吧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當髮型設計師的技術與美感夠強,就能吸引廣大客群;然而餐廳除了人員,還包含食材、酒水、裝潢與氣氛營造等。如何善用二者優勢將髮廊人脈與餐廳資源結合,成了經營複合式餐廳的關鍵。
他舉例,Red Circle餐飲沙龍白天也有提供單杯酒飲服務,當客人染燙頭髮動輒兩、三個小時,如果可以來杯調酒放鬆一下,身心體驗都不一樣。
又好比當餐酒館推出新菜時,Sam一個人在網路推薦效益可能不大,但若是23名員工、外加這些設計師的客人一起在社群媒體大力放送,宣傳力道非同小可。一如他們夏天推出「鰹魚蒜香皮蛋乾拌麵」,在分享貼文的曝光之下,一個月就賣出400份。
Sam解釋,Red Circle餐飲沙龍善用設計師的人脈來推動餐酒宣傳,反過來對設計師而言,可擁有不同於一般髮廊的資源來款待客人,無論是請他的藝人朋友、網紅客人吃碗麵或是喝杯酒,都能讓服務加分。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