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53 期
 
擁抱米其林大內宣時代
作者:李承宇
  文章瀏覽次數:835

  米其林指南8月24日公布台灣第三年名單,除了台北的餐廳也新增了台中。去年首次獲得一星的logy今年升為二星;之前有人視為星級餐廳遺珠的台北國賓大飯店A Cut,今年如願摘一星。MVSA慕舍酒店的渥達尼斯磨坊(Molino de Urdániz),以及開業十年的明壽司則是米其林一星新進榜餐廳。

  名單揭曉前奪星呼聲極高的台中鹽之華、JL Studio,拿下一星與二星。而Forchetta、俺達的肉屋也是新進榜的台中米其林一星餐廳。俺達的肉屋主廚鍾佳憲同時拿到「米其林年輕主廚大獎」。

  COVID-19疫情下的米其林餐廳名單沒有太出人意表,頂多是在台灣首次頒發的「米其林年輕主廚大獎」讓外界有些霧裡看花;而台中米其林星級餐廳比外界預測得少。不過,「台中餐飲勢力」已不容小覷,今年蟬聯米其林二星餐廳的態芮主廚何順凱出身台中,主廚陳嵐舒的台中樂沐餐廳孕育出JL Studio的主廚林恬耀以及今年新進餐盤推薦的台北Mirawan餐廳主廚鄭裕錞。陳嵐舒自己的Gubami也名列必比登美食名單。

  不過,今年米其林公布典禮上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在星級餐廳主廚大合照時,每位主廚因防疫都戴上繪有米其林星星的特製口罩。

 

疫情期間米其林的意義

  根據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108年來臺旅客在臺北市之消費及動向調查」,受訪旅客認為在台北市旅遊一定要吃米其林餐廳的比率為2.6%。在這2.6%受訪者中,有84.6%認為到台北市必吃的米其林餐廳是鼎泰豐。以小籠包在外國觀光客間享有高人氣的鼎泰豐,遙遙領先任何一家台北米其林星級餐廳。

  交通部觀光局站在台灣美食國際宣傳的目的,引進米其林指南來台灣,上述調查數字差強人意。或可解釋,調查的是米其林指南評鑑台北餐飲的第二年,國際知名度沒能完全開展;也可解釋,米其林星級餐廳本就屬於小眾市場,不可能有大量國際觀光客專程來台灣吃米其林星級餐廳。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根據交通部觀光局公布的109年上半年來台旅客統計,因為疫情,入境的外籍旅客比去年同期減少了超過71%。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則預測,全球航空客運量要恢復疫情前的水準,須等到2024年。

  觀光客進不來,台灣高端美食形象在國際間還未完全施展,以國際宣傳為目的引進的米其林評鑑指南,在疫情期間對台灣的意義為何?難道只剩「大內宣」的功能?

 

吃米其林餐廳類出國

  「美食印象需要花時間累積,雖然疫情阻礙國際觀光交流,但還是必須『打底』。」交通部觀光局負責國際宣傳的官員分析,未來一旦疫情受到控制,初期國際旅遊的成本勢必墊高,成為奢侈的活動;經國際權威餐飲評鑑米其林指南認證的台灣高端美食,屆時就會是台灣觀光極好的吸引力。

  他也不諱言,在國際宣傳之外,政府也希望透過米其林指南帶動台灣餐飲業向上提升,讓台灣的餐飲品質、文化「轉骨」。

  「疫情期間在台灣吃米其林餐廳,也可以視為一種『類出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所教授劉喜臨表示,現在台灣的觀光主要靠國旅補足國際觀光客進不來的部分,台北人到台中吃米其林餐廳,或中南部民眾到台北吃米其林餐廳,都是一種「在國內體驗國際級水準餐飲」的方式。

  透過米其林指南,劉喜臨認為可以刺激台灣餐飲業找出自己的特色、與國際接軌。當餐廳看到同類型餐廳進入米其林指南,產生競爭求勝心,就會在餐飲品質上見賢思齊。

  台灣餐飲觀察者徐仲也指出,米其林指南吸引外籍主廚或旅外的台灣餐飲好手願意回台灣;為了不讓台灣餐飲在國際舞台上丟臉,不少餐廳在進入米其林指南後也會著手提升軟硬體水準。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