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13 期
 
扭結餅(Bretzel)
作者:周寧靜
  文章瀏覽次數:5683

  Bretzel是德國的一種傳統食物,環狀的麵體上,有著繩索交錯的懸臂,褐色的光滑外皮酥脆,沾著粗鹽的鹽粒,裡面則是柔軟具有彈性的麵包,有結實的咬勁。傳統上是以小麥粉、麥牙、鹽、酵母和水一起揉製成麵團,塑成扭結型,稍微泡一下鹼水,才送進烤箱。不過,Bretzel在各地區或不同節慶中,大小尺寸和運用的材料也不盡相同,而且在各個國家的名稱也不一樣,像在美國稱Pretzel,在台灣有扭結餅、蝴蝶餅等稱呼不一而足。

  扭結餅在古代德國(750-1050 AD)名為Brezitella,意指「禱告時彎曲的手臂」,可以略窺這種食物的存在和宗教有些關連。關於扭結餅的來源傳說有好些說法,有種說法認為扭結餅可能是從希臘的環形麵包(ring bread)變化而來,是大約一千年前修道院裡修士共食的食物;另外有種說法認為是法國南部的僧院發明的;不過,在眾多關於Bretzel的起源論中,許多人還是同意其具有基督教背景,是由德國的僧侶發明的。
  十二世紀時,德國南部地區的烘焙公會用Bretzel的形狀作為公會成員的標誌,因此從烘焙坊的店門口所掛的Pretzel標誌特徵,即可得知其所屬公會。而Pretzel簡單的食材(基本上只有麵粉、水和鹽)和特殊的形狀(雙手交叉的祈禱姿勢),也被天主教會視為具有宗教意象的食物,教徒在四旬齋(復活節前不含週日的四十天)的大齋戒期間,禁食蛋、豬油、乳製品,就會製作扭結餅食用。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